作者: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海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习总书记再次强调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广西独具特色的天然生态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遵循生态、绿色、环保的基本行为准则,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生态伦理观的内涵所在,也是绿色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的实质。坚持以生态伦理观推进精准扶贫,走绿色环保的生态扶贫之路,必将促进我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倡导生态生产方式。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们指引了精准扶贫生产发展的生态路径。一是构建绿色扶贫生产新格局,实现贫困地区“自然索取式”转向环保“生态共生式”生产方式,以无污染、低消耗、集约型生态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粗放型工业生产方式。广西贫困人口多处于深山区、石山区及地方病高发区等,发展深受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等问题困扰,扶贫开发大部分是难啃的“硬骨头”,很易陷入难扶贫、易返贫的困境。针对广西天然环境条件的局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保证生态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开辟一条以生态产业建设为主线,辅以移民搬迁、林木保护、湿地保护、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的绿色发展之路。二是增强贫困地区绿色“造血”功能,构建贫困地区绿色循环产业链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良性环保产业链。比如,以生态方式大力发展广西特色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长寿养生等新业态,形成广西的主打产业。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民族地区贫困群体增强生态生产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自觉转化为生态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三是合理引导生态资源整合,拓展精准扶贫合作平台。根据贫困地区生态资源分布情况,借助政策、经济、技术等手段,把各种相关的生态资源要素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安排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达到地区之间“发展带动脱贫、脱贫促进发展”的合作共赢效果,实现贫困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四是设立“绿色准入机制”。保持高度的识别力,精准审核扶贫项目是否满足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杜绝任何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进入,实现“富而不污”的新型扶贫。同时,让生态科技精准发力。鼓励优秀创新人才研发生态科技,加快推进生态技术转化落地并运用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立环境污染精准防治与生态修复机制,形成生态保护新引擎,运用科技力量筑牢生态防线。
实行公平分配方式。习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心系革命老区的脱贫工作,指出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倒排工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针对致贫原因分类分层、对症下药实施新策略,要戒搞形式,戒做虚功,加快广西的建设和发展,让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建立公正分配联合机制。制定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户的实施细则,明确贫困人口参与收益分配的比重和方式。针对连片集中的贫困户,应因势利导,建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连片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二是大力扶持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合作社将有意愿的贫困户吸纳为社员,实现资产的共同创造、共同受益。三是建立公平分配共享机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合理共同占有方式。一方面,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强调共富是根本,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实施一对一帮扶,实现“涓滴效应”到“靶向性”瞄准目标人群的帮扶动态调整。另一方面,做到公正扶贫,使财富均衡惠及需要脱贫的所有地域和各个群体层面。再有,建立公正分配识别措施。建立扶贫跟踪筛选与完善兜底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精确调整出已脱贫对象、识别出新的扶贫对象,使扶贫资金得以精准公平落实到每个扶贫对象;同时,优化各类扶贫资源配置的精准长效机制,加快贫困地区信用公平体系、担保公正体系、风险补偿公正机制建设,切实管理好、分配好扶贫贷款及扶贫基金。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以“健康、生态、环保”的理念为生活基调,倡导俭朴、适度、合理的消费。中国古语有言:“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大力发扬和传承民族优良生活传统,建立科学生活方式。首先,树立节用节俭理念。一方面,破除农村普遍存在的消费陋习和风俗。要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普及等途径,引导人们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改变贫困对象物质帮扶形成的依赖心理,以科技帮扶、产业指导等方式为主,引导人们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生产中而不是盲目消费中。其次,树立财富节制消费模式。引导扶贫对象形成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模式,反对无度超前消费。传统生活方式主要是“竭泽而渔”的物质型生活模式,不仅消耗自然资源而且浪费扶贫资源,导致贫困顽固化和代代相承。以绿色生活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物质型生活方式,是顺利脱贫的关键之一。再次,建立扶贫资金合理使用的精细机制。要改变扶贫资金使用粗放式为精确到户的精细使用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扶贫资金审核相关制度,严格把关好使用限度和明确使用去向;建立资金使用评估平台,建立扶贫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对违规使用、挪用扶贫资金者,一经核实严惩不贷;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职人员队伍,对扶贫资金的核算、发放、管理各环节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资金不出现闲置、浪费,实现廉洁扶贫、阳光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