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带一路”光明谈⑧】“一带一路”与民心相通:架设通向合作共赢的“连心桥”
2017-05-15 18:4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5-15 18:44:2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开栏的话: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为此,光明智库、光明网联合邀请相关智库专家,录制“‘一带一路’光明谈”系列视频访谈,侧重从文化视角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解读。访谈文章和视频将在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等持续推出,并在光明日报《智库》版开辟同题专栏,摘录精华观点。具体实施由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光明网理论部负责。

  【“一带一路”光明谈⑧】

“一带一路”与民心相通:架设通向合作共赢的“连心桥”

  本期导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任何一种愿景的实现、一种伟业的开展,都需要参与各方在情感上相敬相亲,在思想上共振共鸣,在心灵上互融互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民心相通”不但成为这项伟大构想的重要内容,更为其落地实施、顺利推进提供了人文基础与关键保障。然而,民心交融却是一项长远工程,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建立一项项机制、取得一分分成绩的同时,问题与不足也随之显现。只有打通了心与心的隔阂,消弭了人与人的距离,中国倡议、世界共享的“一带一路”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和世界各国携手种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树才会根深叶茂、百世长青。本期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赵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全球互联互通中心主任翟崑围绕“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构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主持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路径和主要内容。作为一种“软力量”,“民心相通”在“五通”中作用如何,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赵磊:“一带一路”有三根支柱: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其中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密不可分,只有通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社会基础。

  党和政府对“民心相通”有着清醒认知、高度重视。201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强调了“民心相通”的重要性,指出要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是年12月5日,中央又出台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由此可见,“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不仅体现在通路、通气、通水、通油,更体现在“通心”,是一项潜移默化的“通心工程”。只有心灵相通以后,“一带一路”建设才能通达而持久,才能惠及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民众。

  翟崑:打个比方,“五通”就是一只手的五根手指,政策沟通是大拇指,负责整体统筹协调、提供重要保障;设施、贸易和资金是中间三根手指,负责从不同方面切实推进具体建设;而民心相通就是小指,它既和其他四根手指共同发挥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他手指的努力效果。五根手指同样重要,合拢起来共同发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就会力量不足。可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相通”是决定这项工程能否稳定持久开展的社会根基、民众基础。

  主持人:非常形象的比喻。“五指合拢”才是一只有力的实干之手、推动之手、托举之手。回溯历史,重视“民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今天将其放在国际合作、全球治理的大背景下,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联系起来看,又体现了什么新的理念?

  赵磊:“一带一路”借用了古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古丝路最繁盛的时候,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气象。那时人们来中国不一定是为了货物交易,而是着迷于中国的文化、思想,甚至中国人眼神中的精气神。可以说,当时人们所具备的文化自信,正是吸引各国人民近悦远来的深层原因。这也是一种以文化为纽带的民心相通,但可惜因为历史原因,只在古丝路上短暂的、不连贯的时刻有所闪现。

  今天,“一带一路”为何受到世界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既重经济往来也重人文交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用文化交流赋予经济往来情感和温度,以现实的务实举措唤起沿线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友好情感,进而增强其参与感、获得感。这和西方冰冷的资本逻辑、线性竞争逻辑是不同的。刚才翟教授谈到了“一个拳头”,对于作为“一带一路”“走出去”主体的企业来说,也同样需要两只手:一只手是商脉,一只手是文脉。唯有打通商脉、畅通文脉“两手抓”,才能把握住“一带一路”创造的时代机遇。

  谈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以发现:今天世界看“一带一路”,往往和另一个词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被先后写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中国倡议开始上升为国际共识,而共识的达成不但承袭了中华优秀传统,更凝聚了全球智慧;既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也包容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先进理念。

  翟 崑:的确如此。重视民心不止是中华文明的关注点,也是人类文明互鉴的契合点、交汇点。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个视频,是老挝人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就叫《一带一路》,里面巧妙地融合了不少中国元素,比如中国太极扇、在当地设厂生产的企业等等,看起来很亲切。这说明在“一带一路”进程当中,两国文化元素因为惠及民众而自然融合,润泽民心。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美好的理念怎么落地、如何筑基?可以说,当一项构想真正共享共赢、惠及民众的时候,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这就是“民心相通”的作用与价值。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