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志红
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出版工作者王匡出生于东莞市虎门镇南栅西头村,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近日,“情系故土——王匡捐赠书画展”在东莞市博物馆开幕。
此次展览分两条主线展示。一是王匡捐赠书画,展出了王匡捐赠的51幅书画,既有清代岭南花鸟大家居廉的绘画,“岭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的书画,还有启功、黄苗子、赖少其、秦咢生等名家书法。二是王匡的重要生平事迹,以“难忘王匡”“心系故土”两个部分,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的形式展示王匡的光辉事迹。
观看“难忘王匡”,可感受到王匡离开东莞时的踌躇满志。到达延安后,他曾两次南下,文征笔战,先后担任新华通讯社华南总分社社长、南方日报社社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等职,参与创办《羊城晚报》,出任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后赴香港,任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第一社长、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他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心系故土”展现了王匡对家乡的热爱。1995年,王匡将个人收藏多年的51幅名家书画无偿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有启功行书轴、关山月草书七言联、黎雄才设色松林放马图轴、黄胄水墨驴图、刘斯奋水墨商山早行诗意图轴等艺术精品。1997年,他又将近4000册藏书无偿捐赠给东莞图书馆,其中不乏《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广东名画家选集》《上海博物馆藏画》等珍贵画册。此外,他还解决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的建设经费,使其扩大规模建成新陈列大楼。
王匡的女儿王晓吟是这场展览的策划人之一,“情系故土”这个主题就是她定的。她说,这是纪念父亲、总结其一生精神的最核心写照。她要求展览中加入更多与东莞有关的内容,因为东莞对于王匡来说不只是个地名,更是他难以忘怀的故乡。
王晓吟说,东莞是父亲的故乡,是他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地方。“父亲去世前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尝试用粤语问他‘爸爸的家乡在哪儿’,没想到他回了句‘西头’。” 王晓吟说从那以后再也没能听到父亲说话,后来她才知道父亲说的“西头”是虎门的西头村。
王晓吟表示,临近父亲诞辰100周年,组织研讨会、报告会都太沉闷,不如邀请大家欣赏父亲捐赠的书画作品,它们既代表了王匡生前的风貌,也印证着他对家乡的情意。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表示,举办王匡捐赠书画展,可以充分领略王匡的艺术雅好和个人修为,深刻体会其诗性的革命情怀和盎然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深切感受到老前辈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
杨晓棠说,王匡是杰出乡贤,又是文化名人,他的奋斗历程、个人成就和本次书画展的举办,为东莞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实现东莞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必须重视民间收藏,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鼓励珍贵的民间藏品入藏博物馆,让公众共享优秀文化遗产;实现东莞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必须让藏品活起来,提高展陈能力和水平,讲好藏品背后的故事;实现东莞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必须提升服务水平,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