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音乐语言演绎巴蜀文明

2017-11-30 21: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1-30 21:54:58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责任编辑:石依诺

  作者:王雪娟

  当地时间11月22日晚,成都乐团“2017天府文化周”奥地利、波兰演出收官音乐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再次演绎“中国好声音”。至此,历时10天的成都乐团欧洲巡演圆满结束。自奥地利维也纳开始,成都乐团相继走进奥地利林茨布鲁克纳大学音乐厅、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音乐厅和波兰电台音乐厅,举办4场别具特色的音乐会,收获颇丰,向欧洲民众自信演绎了巴蜀音乐之美、中华文明之美。

  成都乐团此次演出第一站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演出当晚,可容纳450人的Akzent剧场坐得满满当当,门票一抢而空。当地时间晚上7点30分,演出正式开始。管弦乐《节日序曲》先声夺人,当欢快的唢呐响起,激昂、热烈、喜庆、明快的节奏仿佛给维也纳阴雨连绵的冬日洒下一缕温暖的阳光。《西蜀情韵》中,只听得舞台上锣、钹、鼓齐鸣,独特的四川音乐元素抓住了观众的心。锣鼓声止,成都乐团下属的成都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贺超波用一把二胡“娓娓道来”,一幅天府成都变迁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现场观众侧耳倾听,刹那间观众席静得出奇。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演奏者手中的乐器又换成了明亮的板胡,欢快的音符尽情讲述着中国新时代的新生活。

  乐手高超的技艺、川剧元素独特的魅力点燃演出现场。演出结束后,剧场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连喊“Bravo(太棒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克辛感慨道:“演奏进到了我心里,很打动人。”

  此次演出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成都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又是在音乐之都维也纳进行。为此,演出之前成都各方做了充分准备。“既要充分体现特色,又要充分展示自信。”成都乐团团长肖鹰说,民族交响乐本身就是中西方音乐在相互交融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演出充分挖掘成都本土元素,用全世界共通的音乐语言演绎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

  成都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欧洲演出的绝大部分曲目蕴含独特的四川元素,有的汲取川剧精华、有的荟萃彝族风情,还有的富含民歌腔调。“中国风”是此次巡演的一个关键词,古筝与乐队《彝舞》,管弦乐《采花》《布谷鸟儿咕咕叫》,唢呐、笛子与乐队《山歌》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纷纷上演,独具中国韵味的音色与交响乐团相互配合,中国文化和音乐元素进行了成功的国际化表达。

  奥地利和波兰诞生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在艺术熏陶下,两国很多民众有着相当“挑剔”的耳朵。“中国风”浓郁的演出却征服了他们,乐手们情绪饱满的演出赢得了尊重,每首乐曲结束时全场均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为了向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致敬,在奥地利的两场演出还安排了《春之声圆舞曲》表演;在波兰克拉科夫和华沙,当旋律激昂、气魄宏大的《军队波兰舞曲》(作品40之1)音符一响起,观众的脸上立刻浮现出心领神会的微笑,这首向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致敬的钢琴舞曲,波兰观众耳熟能详。演奏完毕,全场掌声雷动,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民族交响乐让东西方文化艺术在同一个舞台上切磋碰撞、交流互鉴,讲述了动人的“中国故事”。

  此次欧洲演出中,成都乐团成员特别是年轻乐手们,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来到奥地利、波兰:小号演奏家陈曾在奥地利林茨演出期间,遇到了专门从德国驱车赶来学习交流的德国小号手;巡演期间,唢呐演奏家石林克服干冷空气对乐器的影响,总是不停地吹奏让唢呐稳定发音,因唢呐声音太响,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他常常要到气温在零摄氏度的室外吹奏;1994年出生的张宇佳是成都乐团最小的成员,首次随团出国演出的宝贵经历令她十分亢奋,她说自己的艺术生涯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音乐上没有毕业的一天。”演出期间,成都乐团团员纷纷感慨,排练也愈发勤奋。大家表示,透过巡演,国外艺术家对音乐的严谨态度、对艺术矢志追求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这一点与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攀登文艺“高峰”不谋而合,特别是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突出感染力和生命力,身体力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命在肩。

[责任编辑:石依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