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把民心工程做出实效

2017-11-30 22: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1-30 22:27:05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责任编辑:石依诺

  作者:骆 蔓

  11月初,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文化馆承办的“美好生活·精神家园”——2017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优秀文艺作品展演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展演分为“欢庆的日子”“芬芳大地”“美丽乡村”“精神家园”“美好的明天”五大板块14个节目,4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农村文化礼堂的农民朋友把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搬上舞台,描画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门前潼溪水,村后雄鸡山,我家我村就在贺田……”一首《亲亲家园》唱出了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大街乡贺田村村民的自豪感。演唱这首村歌的劳光荣是贺田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十九大代表。

  谈及参加十九大的感受,劳光荣说,首先是激动,第一次代表浙江基层党员参会,想不到;其次是感动,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充分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导航图”;再次是行动,要通过实际行动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劳光荣自1993年起担任贺田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个龙游南部山区不起眼的小山村,因首创“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的保洁机制而闻名全国。2012年,贺田村发动农户创办农家乐,如今已成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我希望在有生之年为村里做更多事,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共产党带来的幸福生活!”劳光荣说。

  舞台上,11位淳朴善良的畲家妇女编织着彩带,天真烂漫的畲家娃娃——10岁的雷雨婷与7岁的雷皓博一边跟着长辈学编织技艺,一边高歌:“奶奶彩带纺织忙,上祖流传下代织,妈妈贤惠仔细学,精编带子缚我身……”

  60多岁的蓝彩花告诉记者,此次参加演出的演员全部来自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村,是地地道道的畲族人,大伙儿自编自创的畲族情景剧《彩带山歌传家宝》演的就是日常的生活情景。“畲族大妈们对演出非常重视,在县文化馆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练声、走台,希望通过展演将畲族文化艺术带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畲乡、了解景宁。”景宁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叶嫣说。

  激越的鼓点声中,海洋气息扑面而来……由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金平社区的25位渔哥、渔嫂组成的阿姐囝渔鼓队,带来了器乐《文化春风万里歌》。阿姐囝渔鼓队是嵊泗县的精品文艺团队,组建10年来多次参加省里和市里的比赛并获奖。

  据领队古君芬介绍,《文化春风万里歌》是一首表现海岛渔村特色的作品,表达了渔民出海的忙碌与喜悦、在海上与海浪搏斗的艰辛,展现了渔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十九大谱写新篇章,砥砺前行奔小康,美丽乡村沐春风,文化礼堂是永不谢幕的会客厅。”快板说唱《放歌新时代》道出了全省人民共同的心愿。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的一个创举。自2013年启动以来,目前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600多个。浙江省牢牢把握打造百姓的精神家园这一基本定位,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建管用育”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钉钉子精神,把这项得民心的工程做出了成效。

  演出当天,为展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丰硕成果,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共同举办的“美好生活·精神家园——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果摄影图片展”同时开幕,展出的100多幅图片分为“礼堂建设风采”“乡风文明弘扬”“文化礼仪活动”“村民精神面貌”四个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农村文化礼堂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石依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