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新时代法治思想统领人民法院工作

2017-12-20 10:27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7-12-20 10:27:35来源:人民法院报作者:责任编辑:秦超

  多元化解矛盾,着力修复社会关系。“和为贵”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伦理,也是我国司法理念的重要元素。十九大报告在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也急剧增多。社会矛盾的多发性与多样性,决定了矛盾化解主体的多元性。法院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而不是唯一。本溪法院主动将调解工作融入社会管理之中,建立司法协理网络,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发挥矛盾化解的协同作用,本溪两级法院民事案件调撤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有力促进了社会矛盾的修复。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具体实践

  深化改革配套,完善制度体系。司法体制改革框架完成后,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及时跟进,形成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一是在立法和制度层面配套。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法律,使改革成果法律化。科学设置和进一步规范法官检察官的遴选、考核和退出机制,使配套措施制度化。二是在调整层面上配套。通过全面调研,对改革要求和工作措施进行调整,解决改革发展不平衡,完成度不高等问题。三是在补充层面上配套。注重改革项目的关系捋顺,确保改革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注重查缺补漏,确保改革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采取综合措施,落实司法责任。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必须抓住重点,多措结合。一是统筹兼顾,有序推进。捋清司法责任制改革与其他改革内容之间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各自的独立性,又要认识到高度的关联性。做到蹄疾步稳,快而不乱。二是放管结合,监督有序。要放权于审判者,由审理者裁判。同时,要制定管理权利清单,规范管理模式,使监督行之有效,切实可行。三是追责有序,科学合理。司法责任追究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追责要在程序规范和依法依规上下功夫。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司法能力。人民法院在队伍建设中要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推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方向,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高素质队伍,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实现司法能力新提升:一是强化证据分析,提高对案件事实的准确认知能力;二是注重理论研究,提高对法律条文的精确理解能力;三是树立程序意识,提高对庭审秩序的有效掌控能力;四是着力素质培养,提高归纳推理、逻辑演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五是做好知识拓展,提高适应高科技信息化要求的能力。

  实现司法公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必然结果

  司法公开是人民司法的根本属性。司法公开是司法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扩大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参与度,是司法公开的重要举措。一是提高民众对人民司法的参与度。要以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为契机,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二是进一步落实人民陪审制度。通过扩大陪审范围、提高陪审能力、发挥陪审作用,促进司法民主。三是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汇报工作,诚恳听取意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做到从谏如流;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多途径听取意见。

  司法公开是实现人民监督的必然前提。“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一方面,在阳光下行使司法权,增加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理解和信任。只有消除司法神秘主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让公众理解司法、支持司法、信赖司法。另一方面,让法官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审视与评价,才能倒逼法官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司法能力、改善司法作风。

  信息化建设是司法公开的必然基础。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既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司法公开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以基础建设为先导,搭建司法公开平台。近年来,本溪两级法院共投资数千万元,实施“互联网+”方案,为司法公开奠定了设施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一定要立足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工作目标,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为推进依法治国伟大进程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秦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