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今年3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成立首个由韩庆祥教授担任领衔专家的学术研究型专家工作室,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看望参加政协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新论”版将不定期推出“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专栏,推介工作室团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本期“新论”以记者访谈的形式,介绍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学术方向、专家成员等,敬请关注。
专家工作室简介
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实施领衔专家加学术团队模式,实行领衔专家负责制,目的是发挥学术带头人的领军作用,积极培育学术团队,形成学术人才高地。
由韩庆祥教授担任领衔专家的专家工作室作为全校两个试点之一,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首个成立的学术研究型专家工作室。
工作室总体的研究方向和主题是:“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及其内在逻辑。这一逻辑就是:“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本专家工作室主要研究如下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历史生成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人的精神世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本专家工作室具有鲜明的学术风格,即: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关照时代、实践和现实;用学术研究中国问题;用学术支撑思想”,突出问题意识、逻辑思维和原创导向。
领衔专家简介/韩庆祥
韩庆祥,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出版学术专著《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人学理论》《能力本位》《发展与代价》《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和《强国时代》等9部,主编《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干部方法》(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等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学术月刊》《江海学刊》《北京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求是》《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9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重点项目“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和“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等6项。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获“全国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社会层级结构理论》著作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
新华日报访谈录
01
记者: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备受关注。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的总体研究方向和主题定位是研究“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请您谈谈确立这一研究方向和主题定位的背景是什么?
韩庆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一切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要关注中国现实。什么是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写好“中国”和“中国故事”的作品,才属于精品力作。如何书写好“中国”和“中国故事”?就是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阐释中国奇迹背后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优势,研究新中国70年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道路就是生命,道路决定命运。
2018年12月18日,中央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总结4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时候,用了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奇迹。中国奇迹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讲好中国奇迹的故事?我们认为,中国道路具有本源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根本上就是对道路问题探究的历史;读懂中国道路,是理解和把握近代以来中国根本问题的一把钥匙;要回答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都要从中国道路中去寻找真实的答案,中国道路是回答好这三个问题的总开关;要用中国道路来解释好中国奇迹、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在用中国道路来解释中国奇迹的时候,要进一步讲好中国道路的故事,要对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作出科学阐释;在全球视野下总结中国道路所蕴含的中国经验和精髓要义,充分挖掘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不仅可以及时回答世界之问,也可以深化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为此,我们把专家工作室总体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定位为研究“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
02
记者:很高兴专家工作室选择《思想周刊》作为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平台。请您介绍下专家工作室的专家团队吧。
韩庆祥:作为学者,我们提倡在学术研究中也要树立“工匠精神”。我们专家工作室注重研究前沿重大问题,注重确立分析框架,注重提出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理论;同时注重学理研究,注重研究的科学性,注重理论建构,注重研究团队建设,力争写出精品力作,为构建“理论中国”增砖添瓦,为建构“中国道路学派”竭尽心力!
03
记者:能否阐述一下这四个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韩庆祥: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四者之间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国奇迹的密码要到中国道路之中去寻求,中国道路是产生中国奇迹的本源或原因所在,要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对中国道路的阐释需要中国理论,对中国理论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切入,但是它的生长点、发源地、立足点应该聚焦于中国道路,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需要用中国话语表达,或者要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的功能及其实质,就是解释、表达、把控。因此,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非常严密。
04
记者:“用中国道路解释好中国奇迹,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表达好中国理论”,需要着力把握的重点和切入点是什么?
韩庆祥: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奇迹的发源地,中国道路是中国理论之源,中国道路是中国话语的坚实基础。只有读懂中国道路,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奇迹、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把中国道路由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由“熟知”走向“真知”,由“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道路的本质内涵、精髓要义。从学术、学理上研究中国道路,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05
记者:您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就必须进一步练好意识形态“内功”。请您谈谈如何理解练好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功”?
韩庆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使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态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某些方面曾经存在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具有极端重要性的工作,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步步往前推进,做得更为扎实,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练好意识形态工作“内功”。
理论力量只能用理论力量来摧毁。要摧毁西方带有“病毒”的理论及其力量,只能构建起我们中国自己的理论,建构“理论中国”,充分彰显中国理论的力量,真正练好意识形态的“内功”。其中,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聚焦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用中国道路解释好中国奇迹,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表达好中国理论,牢牢掌握解释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的话语权,真正基于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深化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正是我们专家工作室的学术定位和致思取向。
06
记者: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请您阐述为什么说只有读懂新时代,才能真正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读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韩庆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这里的时代,指的是新时代。怎样才能读懂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接着,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对进入新时代的标志、内涵、意义进行了阐述。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的论述,这一新时代,就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发展起来以后从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方位,这在实质上就是“强国时代”。强国时代要求研究强国逻辑,这一逻辑,就是用新发展理念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逻辑:既使人民活得好,又使国家强起来。强国时代、强国逻辑必然产生强国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质上就是关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的“强国理论”。我们要基于这一“强国理论”,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贡献、伟大飞跃、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来理解“中国奇迹”。所以,只有读懂新时代,才能真正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紧紧围绕或基于“新时代”与“强起来”来书写,只有读懂“新时代”与“强起来”,才能真正读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者,就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07
记者:最后能否请您对我们办好《思想周刊》提出建议和期望?并给《思想周刊》写几句寄语。
韩庆祥:《思想周刊》站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宣传、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鼓励专家学者进行创新性探索,发出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宣传的好声音。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具有创新精神、学术成就的研究团队合作,共同联手推进学术繁荣、学术创新,共同联手推进中国道路的学理研究,共同联手为构建“理论中国”增砖添瓦。
本报记者孙敏
陈曙光
解码中国样本,建构中国学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从事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话语哲学研究。关于“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研究成果获重要批示。出版个人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复印80多篇次。
李海青
以思想之光照亮时代之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道路、当代中国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先后出版《权利与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解读》等个人专著11部;发表文章近200篇,主持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王虎学
创新理论传播,打造思想高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与文化。出版《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与现代视域》《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等个人专著4部;个人译著3部;在国内核心报刊发表文章120余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唐爱军
切中社会现实,把握时代精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研究成果获得重要批示。出版个人专著《马克斯·韦伯现代性思想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等,发表文章100余篇。
王海滨
携手共进,彰显思想的力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道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研究》。
李彬彬
以重大思想理论观点引领舆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经典著作,发表专著1部,英译汉1部,德译汉1部,主持并完成国家课题1项,先后两次获得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颁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