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年来,反腐创作陷入低潮,十多年来鲜有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搬上荧幕。十八大后,党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老百姓热烈拥护。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今年播出后,广受好评,反腐题材文学作品再度升温,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和热议。本期访谈特邀著名作家、编剧、《苍天在上》《高纬度战栗》等反腐作品作者陆天明,与读者分享创作历程,阐述反腐作家的职责使命,探讨人民在反腐斗争中的作用以及原创反腐文艺作品的发展前景等观点。

 

  记者:请您谈谈自己创作反腐作品的心路历程? 

 

  陆天明:对于创作反腐文艺作品,需要明确一点:我们描写的是反对腐败,与腐败作斗争,这是我们的主线。在创作过程中,要力求真实地表现到底有哪些腐败现象,党和政府、人民又是如何战胜这些腐败势力的。例如,我们党内的一部分领导干部是如何忘记初心,开始堕落的;反腐人员是如何在反腐过程中逐步成长,变得强大起来的;我们的党和政府又是如何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领导这场反腐败斗争的。

  就我自身作品而言,从《苍天在上》到《高纬度战栗》,也是通过塑造人物历程来一步步深化对反腐认识的。在《苍天在上》中,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黑白分明,虽然看起来很痛快,但却经不起历久的检验。《大雪无痕》就显然不同,它着重描写了腐败官员发展演变的过程,描写了他们是如何日益腐化,最终变成党和人民对立面的。而《高纬度战栗》则着重表现腐败的产生除了有其不完善的体制因缘,还有其全民性的温床做基础,这也是反腐斗争形势日益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腐创作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我们的创作不能过分简单化、政治化,而减弱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  

 

  记者:在创作过程中,哪些经历最让您难忘?

 

  陆天明: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抱着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与腐败进行斗争,反腐创作也因此迎来“春天”。但即便是春天的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气温也还是有起伏,仍要有迎接风霜和寒流的准备。这绝不是外交语言,我自认是二十年来自己对经验教训总结和科学分析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我在创作《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和《高纬度战栗》等反腐作品时,就是在一次次“突破禁区”,有的甚至是在违抗某些不合理的禁令的过程中完成的。反腐是一个敏感话题,我们每迈出一步都可能踩到“地雷”,你更不可能企求所有人都举双手投赞成票。在这样的形势下,创作难度可想而知。现在从总体上来说,反腐形势空前大好。但能不能说在文艺创作上就不会再遇到雷区和禁区了?做这样的设想是不现实的。

  但在艰难的创作过程中使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往往能遇到一些领导干部的支持,和众多“同盟军”的加入。他们在关键时刻的理解、推荐和倾力相助,是我这几部作品得以问世的关键。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广大读者与观众的支持。那时,我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他们在信中表示,自己以前时常会感到绝望、沮丧,看不到出路。但在看了我的作品后,重新鼓起了对生活、工作的美好愿望。他们对作品的期待、热爱和赞扬,使我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气。反腐作品是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写反腐也是为了要鼓舞人民的斗志,让大家看到还有很多人在为反腐事业而努力着。

 

  记者:一位优秀的作家应秉持怎样的信念?

 

  陆天明:多年来,我一直在强调,作家、艺术家要实现第二次回归。在文学创作上,曾提倡要回归自我、敢于表现人性的复杂,这是第一次“回归”。实现第一次回归后,给真文学的产生铺平了路,中国文学自此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与作品。但仅此而已是不够的,当时由于受到西方文艺理论的片面误导,错误地认为作家只要拥有自我即可,却没有进一步追问,所拥有的“自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其实,作家是时代、民族、人民的代表,作家拥有的自我应该是一种大我。因此,我认为,中国作家应从第一次“回归”继续向前,实现第二次“回归”,即从“小我”回归到一度被某些人摒弃的 “大我”上。真正具备代表民族、人民、时代、历史前进方向的“大我”精神,向人民敞开心胸,真实、真切、真心地把自己的心贴在民众与祖国大地上,和它一起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诚地去投入、观察、研究、分析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所发生的,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一切人和事,将心中的热情转化为强烈的创作欲望,进而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作品创作中。所有的文艺作品,包括反腐作品,最终的评判者就是历史和人民。得到历史和人民认可的作品才称得上是真正优秀的作品,这是我心中唯一的标准。

 

  记者:目前,反腐斗争进入高潮,您认为作家应该如何投入其中?

 

  陆天明:我们要把握好社会的主流和本质。反腐是党心民心所向,因此不能只靠少数部门和官员去做,它也应该是广大作家、艺术家共同的义务和责职。作家、艺术家要在守法和依法的前提下,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理想坚守。在这方面,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坚信我们国家主流向好。虽然反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掣肘,始终会有人反对创作反腐作品,害怕这种作品。但我们要坚信我们的党、政府、人民、社会痛恨腐败,会支持作家创作出优秀的反腐作品,反腐作品面世后受到超乎寻常的欢迎便可证明这一点。此外,近百年来,在实现民族独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确确实实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共产主义者,他们是把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终身理念的志士仁人。坚信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同志和民众与我们一起进行斗争,反腐创作一定能在与党和人民的反腐斗争同行中,取得胜利,迎接辉煌。

  其次,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敢说真话,不回避矛盾和问题。 “遮遮盖盖”“犹抱琵琶”的作品不但会让观众与读者感到是在刻意粉饰,而且不能展现反腐斗争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以及我党反腐败的决心。这样的作品失信于民,是不会有生命力的,终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好反腐作品,第一,要坚持写作为民,要展示我们党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相信我们的作品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第二,要拿出一腔热血来“趟雷区”。“趟雷区”要有自身先行,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大智大勇。不回避问题的严重性的同时,又能把握好全局和局部、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准确、真实地反映我们的体制的本质。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好创作“底线”,使作品既充满正气,又能“接地气”,通民心。

 

  记者:我们党一切依靠人民,那么您认为人民在反腐斗争中扮演何种角色?

 

  陆天明:我们是个大国,拥有十几亿人口。各级有几百万干部,还有一些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司法机构从业者来“专业”反腐。但仅仅依靠这部分同志是不够的,在法治的轨道上发动群众来制约腐败,和腐败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才能保证“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打着人民的旗号,以人民的名义去反腐,实际上却掩盖、压制、忽视了人民反腐的作用,很难将这场斗争进行到底,取得应有的成果。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不在反腐,多数也打着“民众”的旗号。但结果如何?并没有终结腐败,而是都倒在了本朝腐败官员的脚下,这样的教训一定要吸取。发动人民依法投入反腐斗争,把腐败和腐败官员置于人民的监督中,相信人民可以做我们要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才能彻底打赢反腐这场仗,这也是我在今后反腐创作中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清官是需要的,但很显然,仅仅依靠清官来反腐的观念和做法已经过时,只能一时过过“嘴瘾”,也被证明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部分机构和官员的反腐做法,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想资源。完全可以寄希望于这样一个好的开端,让我国反腐斗争取得更大辉煌的同时,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反腐文学作品。

  (光明网记者赵伟露、赵宇 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李贝

栏目简介

《“五老”评热点》是光明网最新推出的一档有声互动节目,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热门话题,邀请“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授、老模范),以“有声评论”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深入解读。

往期回顾

联系我们

如果您也是“五老”中的一员,愿意与网友分享自己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欢迎将您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wulao@gmw.cn,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来信。

栏目策划:光明网理论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