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它有助于打破各地政府固守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格局,形成更权威的谋划和更有力的推动。专家学者围绕“京津冀一体化”话题,纷纷建言献策。人们有理由期待,京津冀一体化进入一个既提速、又提质的新时代。 |
京津冀一体化追溯
京津冀是全国三大经济区域中较早提出一体化发展愿景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2004年,京津冀各地的代表即达成过旨在推动一体化的“廊坊共识”;2006年,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被写入“十一五”规划;2011年,“十二五”规划又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进展并不尽如人意。舆论普遍认为,囿于行政区划的思维定式及发展模式是阻碍京津冀一体化的首要原因。【详细】
新世纪初,随着北京申奥成功,以及北京沙尘暴问题凸显,“京津冀(北)空间发展规划”完成与建议实施,从区域视角谋划“大北京”发展与京津冀协作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首钢迁往唐山为起点,拉开了首都与周边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序幕。北京CBD的崛起,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以及唐山曹妃甸工业园区的建设,促使首都经济圈基本框架形成。一批中央企事业单位落户燕郊、涿州、唐山,北京中小企业迁驻固安和永清,京津高铁开通,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逐步确立,首都新机场定建南城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得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有了一定实质性进展。【详细】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