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需注意的问题
需避免同质化、要建立协调机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吴唯佳:北京是国家首都,天津要打造成北方经济中心,显然是国家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中心和枢纽,所谓“虹吸”必然存在。我们要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并不是说让京津冀同质化、扁平化,梯度发展是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统筹考虑的。【详细】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大、任务重,有可能会有相应的高层次协调机构。但是,不能过于依赖协调机构,因为这会抑制其他非政府合作主体的形成,特别是抑制内生合作机制的形成。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协调机制,发挥好合作主体的作用。【详细】
明确各自的定位、发展的红利共享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宏伟:京津冀的协同,首先是首都城市功能转变与京津冀发展定位协同。这一转变使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模式,表现为由多功能模式向单功能模式过渡,由单核模式向双核模式过渡,由城市个体、无序发展向城市组团、协调发展过渡。这就需要京津冀首先明确各自的定位,才能真正避免过去的区域竞争和各自为战。【详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王辉: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让一体化的红利更多地惠及这个区域当中的各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避免以往发展上的一些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充当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试点、示范。无论是探索城市群的发展,还是探索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协同发展,都应该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应有之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