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与世界形势变动下的中国策”系列稿件⑨】
8月19日,由国际政治与金融安全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室、光明网理论部联合主办的“欧洲与世界形势变动下的中国策”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欧洲与国际政治与安全”“欧洲与国际经济格局走势”进行发言讨论。光明网整理发言专家观点,由光明网理论频道独家刊发,以飨网友。
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际政治与金融安全智库特约研究员 刘玮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估计,在未来15年内“一带一路”投资建设中仅亚洲地区就需要26万亿美元。另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2016年至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意投资需求至少在10.6万亿美元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美元,工农中建四大行对于“一带一路”项目各类授信支持超过2000亿美元;2014年至2016年底,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贷款5400多亿元人民币。
大规模融资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起步的保证,但却仍然难以满足未来5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而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为“一带一路”融资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亟需实现融资的可持续性。
因此,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成为了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的关键是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催化作用,动员私人资本和协调不同层级的投资机构。但是,单靠中国的官方融资仍不足以撬动国际私人资本。
“一带一路”多元化融资机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紧密的国际合作。鉴于欧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态度及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中欧合作就成为了撬动“一带一路”多元化融资机制的重要抓手。
从合作意愿上看,欧洲与“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地缘接近,且已长期参与到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近年来,欧洲还制定了总额达3150亿欧元的欧洲“容克投资计划”,在基础设施、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很大的交集。从能力上看,欧洲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多边开发银行领域的优势,也为中欧合作融资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中欧可以在沿线国家加强银团贷款合作。根据bruegel智库的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所占的全球跨境贷款存量的20%比重中,欧洲也是最大的跨境贷款提供方。在此背景下,中欧组成银团贷款有利于双方协同贷款条件,共同扩大贷款规模。
另一方面,中欧可以共同推动多边开发银行功能转型,搭建“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投融资合作平台。多边开发银行仍然是各方分担融资成本和风险的最佳平台。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提出,让多边开发银行更多提供股权支持,更多扮演类似投资银行的角色,发挥对投资项目的“发起-分销”作用。
中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融资合作虽然是经济议题,但却更依赖于政治合作。为了实现“一带一路”融资的持续性,中国可以考虑吸引欧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合持股者和利益攸关方。如果中国和欧洲投资银行达成合作,其先进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必将推动多边开发银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系列稿件一:熊 炜:欧洲之病在“腠理”,还是入“膏肓”?
系列稿件二:赵 晨:欧盟“激进化”世界主义理念的碰壁
系列稿件三:王 磊:欧盟对外政策的调整、原因及其展望
系列稿件四:赵纪周:国际格局视野下的欧盟与中欧关系
系列稿件五:肖 河:比较视野下的欧洲民粹政治发展
系列稿件六:熊 厚:新经济格局下欧洲经济稳定作用还能一如既往吗?
系列稿件七:徐晏卓:英国脱欧公投后欧洲安全防务不确定性
系列稿件八:毛维准:欧洲变局下的世界贸易规则调整及中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