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光明网联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组织专家学者推出“十九大精神解读-中央社院系列谈”,对十九大精神进行系统、全面解读。
【十九大精神解读-中央社院系列谈三】
作者: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室主任 李勇刚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同与赞赏。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他强调,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也是立足中华文明传统的智慧结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必定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第一,中华文明的责任伦理,有助于激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和担当,主动承担大国的责任的担当。
中华文明以共同体为本位,强调家国,推崇责任伦理。秉持乾元刚健之德的中华文明,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个人对于“家”“国”“天下”等不同层次的共同体的维系和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比如,“家”的层面要讲“孝”,“国”的层面要讲“忠”,合起来要做到“保家卫国”。在天下的层面,则倡导“四海一家”“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责任伦理推至其极,则有“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中华文明以共同体为本位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整个人类命运应有的主动担当。在充满冲突、纷争的当代世界,这种主动担当责任的精神,不啻于人类文明舞台上的一股清流。
第二,中华文明的包容精神,有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内部不同文明、国家和民族的和谐相处,为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
当前,整个人类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包括经济断层、社会撕裂、宗教冲突、种族矛盾、民粹抬头、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等。如何回应挑战、解决问题?中华文明的“和合”思想,恰好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和谐相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一方面是和而不同,包容差异。正如《周易》所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样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维或者说整体性的视角,使得中国人在面对他者、面对异质性要素的强力冲击时,总是力图去理解它、包容它、消化它。另一方面是和而不流,坚持原则。《周易》不仅强调厚德载物,更强调自强不息,这意味着在包容他者的同时,要坚持自身的主体性,避免被他者所吞噬。在这种既坚持自己又包容他者的过程中,中华文明变化日新而又有本有源,葆有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一种有中心的包容、有原则的开放、有差序的拓展,成为人类文明中的精神高地,在很长历史时期内对其他文明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为整个世界和平秩序的形成与维系做出过独特的贡献。今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蕴藏坤元承载之德的中华文明,必定能以其和实生物、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智慧和经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部的和谐相处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中华文明的天下观念,有助于推进以“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新世界秩序,优化全球治理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渗透着中华文明中历史悠久的天下观念。与西方国家缺乏世界视野的“个人—民族国家—国际社会”的思维明显不同,天下观念带给这个世界的,主要是尊重差异、共同发展、共同维护天下和平的智慧。在天下观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反思和超越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同质化的平等观,以及建立在原子化个体观上面的同质化社会和政治制度。正是基于天下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着一种对新的世界秩序的期待,这种秩序以“共同发展”为原则:中国需要从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找出既促进他国发展也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分工结构,逐步探索落实“共同发展”的承诺,进而努力探索实行新的政治平衡、社会平衡和经济平衡。
第四,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有助于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道义制高点上,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并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论断。人类共同价值充分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主体性、差异性,更注重兼采中西文明之所长。比如,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就精辟地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六大理念的伦理基础。分而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公平”的基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发展”的基础;“和而不同”倡导宽容、多元的对话,是“民主”的基础;“以德服人”“协和万邦”是“和平”的基础;“天下为公”要求不以谋取私利为处世原则,是“正义”的基础。而这五个方面都包含在儒家“仁”的原理中,可以看作“仁道”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贡献。总之,只有融汇中华文明与和西方文明之所长,才能构建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
今天,从成立丝路基金到筹建亚投行,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实稳健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明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智慧源泉与价值支撑,同时充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推荐阅读】
【十九大精神解读-中央社院系列谈一】中华文明是文化自信的充沛底气
【十九大精神解读-中央社院系列谈二】统一战线发展迎来伟大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