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下午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又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当前,国际格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要求中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重新阐释自身及与世界的关系,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那么,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从何着手?重点为何?就此,光明网记者采访了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王铭玉,以下为采访实录。

 

  当今,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世界环境之中,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从国际话语来看,中国话语本质上就是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中国经验的理论提升、中国理论的话语呈现。换言之,中国话语是世界话语的一部分,中国话语在世界语境中的有效传播程度实际上就是中国话语权的体现。

  我认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话语之主体。首先,中国正同时演绎“三种中国”身份。一个是中国之中国--中国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愿意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但同时坚守着自己的独特性,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发展,并深刻地影响人类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一个是亚洲之中国--作为人类主要文明的发源地、世界经济最充满活力的地区,中国与其他亚洲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可以引导人类文明走出西方文明唯我独尊、零和游戏的困境;一个是世界之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世界大国,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更多地主持公道正义、奉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合作、共赢、繁荣,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再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创造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新高峰: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它创造了民族精神的新高峰;在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它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高峰;在我们党100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上,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峰。对外话语体系的主体,必须也只能是“三个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在话语主体的强有力引导下,我们相信未来完全可以把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充分转化为传播优势,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充分彰显出来。

  其二,话语之话语。首先,根据语言符号学的话语“六功能”模式,我们要从表达功能角度来关注“说话人”,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有话可说;从意动功能角度来关注“受话人”,让国外政府、团体及广大的世界人民可以听懂;从指称功能角度来关注“信息”,让话语充满内容及思想,尤其要关注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思想内涵;从跨接功能角度来关注“语境”,让话语有言道、背景及平台,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从元语言功能角度来关注“代码”,让话语的载体及媒介丰富,加强多语建设,做到语言互通;从交流功能角度来关注“接触”,让话语显现跨文化性,做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再则,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坚实的话语基础,充分反映国家实力及其国际地位;体现坚定的话语信心,充分反映中国人民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自信;体现较强的国际传播能力,充分反映快速广泛有效的交流能力,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体现科学的话语学理,充分反映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体现有效的话语途径,充分反映被认同的国际话语表达或言说方式。

  其三,话语之体系。首先,从话语体系的内在条件来看,我们需要有问题支撑,要在发展、文明、安全、人权、生态、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等方面对“中国问题”进行探索,构成外宣的中国话语生命线;需要有概念支撑,因为“中国关键词”是中国话语的核心构件,要关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阐释;需要有价值支撑,因为中国话语内蕴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要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需要有范式支撑,因为中国话语拥有自身独特的分析框架,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提高传播艺术;需要有学理支撑,因为中国理论构成中国话语的栖身之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再则,从话语体系的外在关系来看,我们需要处理好中国话语与世界认同的关系,中国故事与世界现存问题的关系,中国历史与世界观的关系,中国文化与文明对话的关系以及中国语言与外文翻译的问题。另则,从话语体系的传播元素来看,我们要注意控制分析,解决谁传播的问题;要注意内容分析,解决传播什么的问题;要注意媒介分析,解决什么渠道传播的问题;要注意对象分析,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要注意效果分析,解决效果如何的问题。

  其四,话语之权力。中国话语与中国话语权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概念,前者的主要形态是中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中国价值,而后者是指中国话语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影响力。首先,我们要清楚话语与权力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一方面,权力“支撑”话语,权力“制造”话语;另一方面,话语也“产生”权力,并且还会“增值”权力。所以我们要掌握那些衡量中国话语权的重要指标:“基本概念”的定义权,“核心内容”的提供权,“主旨话语”的解释权,“话语标准”的制定权,“话语议题”的设置权,“话语议程”的主导权以及“话语争议”的裁判权。对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即系统把握全球治理格局的历史变迁及全球治理格局产生的新变化和新趋势,紧密结合中国特色新型国际关系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围绕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以及技术支撑、管理创新等核心要素,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体系,以此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其五,话语之意识。话语之意识主要指我们要主动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国际传播的专门人才队伍要有担当意识,具有服务国家、舍我其谁、主流阵地、传播使者之精神;要有政治意识,把经济话语作为基础、把政治话语作为核心、把文化话语作为底蕴;要有语言意识,掌握纯正的语言、开放的语言、多语种的语言、共识的语言;要有家国意识,善于深刻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和基本内涵;要有故事意识,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要有精准意识,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有度量意识,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李澍

栏目简介

《“五老”评热点》是光明网最新推出的一档有声互动节目,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热门话题,邀请“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授、老模范),以“有声评论”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深入解读。

往期回顾

联系我们

如果您也是“五老”中的一员,愿意与网友分享自己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欢迎将您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wulao@gmw.cn,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来信。

栏目策划:光明网理论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