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8年的第一个“风口”是什么?直播答题。似乎一夜之间,各类直播问答APP如“芝士超人”“百万英雄”“冲顶大会”等就吸引了众人眼球。这些APP形式几无差别,答题闯关,分享十万甚至百万大奖;题目也是五花八门,从天文地理到娱乐八卦应有尽有。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答题作弊“神器”、难度不一随机性强、奖金发放“内幕”、题目常识错误等问题层出不穷。直播答题分钱的性质真的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是可以全民参与的“知识变现”吗?“知识变现”的生存现状、未来发展走向如何?光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达威。

  

  直播答题火爆有其必然性

  

  直播答题出现不过月余,单场答题奖金就从万元一度飙升到百万元,单场在线人数也超过百万。尽管“百万大奖”听上去十分诱人,但是由于参与的人数众多,大多数情况下能坚持答对12道题的人分不到几块钱。那为什么人们如此执着于每天动辄耗费数小时的游戏呢?

  信息爆炸的互联网环境下,每个人都在担心因为信息缺漏而落伍。而直播答题则借助于互联网巨大的传播和聚合能力,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有主持人与玩家、观众互动,具有一定的指引性;没有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参与随时退出;题目设置提示性强,范围广,玩家无论如何都能调动起某些方面积累的信息……可以说,这种参与方式正契合了人们知识结构趋向碎片化的现状,能够让人们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到不到半个小时的“知识竞赛”中去。

  而且,直播答题还有一定的互动社交功能。对参与的网友而言,直播答题能使他们获得“通过知识赚钱”的满足感,向他人传递出“益智、娱乐、赚钱三不误”的信号。当直播答题本身开始成为人人讨论的内容,已参与者不断通过邀请好友获得复活卡、讨论题目内容等方式将相关信息传播给身边的人,未参与者自然会产生兴趣,并在低准入门槛、高额奖励金、话题参与度的多重诱惑下加入直播答题的队伍。

  如果说付费订阅、单次付费问答、新闻收费探索等是“靠付费换取知识”的话,直播答题则给了许多人“可以靠知识赚钱”的感觉。网友答题得钱,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大量的注意力资源,这正是运营者和投资者源源不断获得更大利益的根本所在。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个过程是双赢甚至多赢的。

  

  全民参与“知识变现”恐怕不现实

  

  对于直播答题的火爆,我们依然需要谨慎乐观,冷静审视。参与门槛降低了,是否就意味着直播答题可以达到全民参与“知识变现”的效果呢?恐怕并非如此。

  平台的长久运营是人们参与的关键。从现存的种种问题来看,如果直播答题APP仅仅以“砸钱换流量”的方式维持,这种商业模式将难以继续,因为其并没有持续的用户需求,也背离了知识的本质。直播答题中涉及的知识看似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实际上多偏向于碎片化知识,难成体系,很难形成对关心特定领域的人的吸引力。如果有新的好玩的东西出现了,人们还会像现在这样活跃在直播答题平台上吗?试想一下,失去了撒钱的动力,大部分直播答题平台最终呈现的很可能是市场最残酷也最熟悉的戏码:资本瞬间涌入——获取大量用户信息和流量——资本撤出徒留一地鸡毛。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直播答题也并不能称之为一种创新。回头想想十年前电视上的《开心辞典》,以及前几年的《一站到底》,直播答题与这些益智类节目中的“老前辈”们相比,同样都是通过设置大额奖金迅速引起广泛参与,只在传播载体上发生了变化。

  同时,除了电视台和直播平台追求收视率和流量外,参与者们也往往只重视“知识变现”的利益端。根据直播答题的有关舆论和媒体报道,“一夜暴富”的字眼出现频率较高,人们的关注点显然更聚焦于财富类话题,而非系统的知识类话题。因此,无论是电视媒介还是网络媒介,这种以知识为噱头的传播形式最终都无法产生预期的社会效益,更不可能达到全民参与“知识变现”的目的。

  

  知识不能仅仅作为追求利益的手段

  

  直播答题几近零门槛,但知识并非如此。

  我们不能直接否定目前“知识变现”的社会价值,同样也不能盲目肯定、高估它的价值。直播答题确实带有一定的益智性,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形成“崇尚知识”的氛围。但说到底,付费订阅、问答也好,直播答题也罢,自始至终,知识都不是核心,更多的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与真正的知识关系不大。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全民参与知识学习和生产的阶段,单凭这种异化的知识经济形式来推动全民参与,不仅难,而且容易偏。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和科研是知识经济的主要部门,高素质的国民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系统化的知识获取始终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础。

  实现知识经济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全民参与知识经济同样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知识变现”这种噱头能一蹴而就的。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除了制度改革,还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知识的价值才能全面体现出来。

  (光明网记者 孙晓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王营

往期回顾

栏目简介

1961年,邓拓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各种不正之风, 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发人深省。光明网现推出《新燕山夜话》专栏,承继《燕山夜话》的品格和精神,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热门话题,邀请各领域、各行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以有声评论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如果您对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经验,并 愿意与网友分享,欢迎将您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xysyh@gmw.cn,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来信。

栏目策划:光明网理论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