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最近,被称为“业界良心”的BBC纪录片陷入舆论风波,其2011年出品的《人类星球》被质疑“造假”。随后BBC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审查,发表了声明:“BBC被告知,2011年的《人类星球》的关于科罗威人的一集出现了有违准则的情况……BBC回顾了《人类星球》中的相关画面,发现关于部落搬进树屋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说《人类星球》“造假”一事引发风波的说法有些夸张。若从纪录片专业生产的角度对此事进行判断,这种做法其实属于业界长期以来常见的。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纪录电影——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就已经把消失的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通过景别再现模拟了出来:罗伯特·弗拉哈迪搭造了一个生活区域,展示爱斯基摩人冰雪上捕鱼、狩猎的生活方式。而这种记录还原的方式,人们从最初就没有质疑。对比《北方的纳努克》再看《人类星球》一事,就显出了一种不合逻辑地指责。

  影像的表达需要物理化空间,哪怕是动画模拟或者人造场景。现实当中正在发生的事,事件周围的环境、空间可以随时拍摄,但历史事件或已经逝去的东西,其物理化空间也已经消逝,我们只能通过场景再现进行影像记录。仅通过口述或者文字记录,是无法对历史事件或已经逝去的东西进行影像传播的。

  真正的纪录片,核心原则是真实,其实这也是纪录片的灵魂和生命。界定纪录片的真实性,要把握两个层面:一是有无主观造假动机。看纪录片有没有造假,要看它的主创团队价值追求在哪,作品的核心意义是什么。假如一部纪录片标明实拍,内容却是通过技术方式实现的,主创团队特意遮盖影片背后的技术手段,具有造假主观意图,就能说它造假。但是,若主创团队没有说纪录片是实拍的,人们却说其造假,可能就是因为不了解这种影像表达方式而造成的。我们现在的VR、MR(介导现实Mediated Reality)、AR技术,也是一种虚拟现实,这些方式也会在纪录片中使用。将来,影像将有越来越多的表达方式,人们须找准纪录片的价值追求和核心意义,认清真假。

  另一个层面,是纪录片的专业性是否足够。一部纪录片,要通过再现手段还原历史中的真实存在,一定要有科学、专业的观点作为支撑,并由专业团队描述这种观点。人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历史,但我们要无限接近那根鉴定线,这在纪录片领域也是一样。纪录片中呈现的专业科学认知,是否在过去的时空中真实存在过是最主要判断依据。BBC等大牌制作公司,在这些方面是很慎重的。

  对于广大受众来说,纪录片也是一种消费产品。大家关心和自己利益相关的内容,如涉及药物、健康方式的纪录片,对一些常识性的假象较为敏感。但是,当受众观看和自己没有实质性利害关系的纪录片时,大家的关注点就从纪录片的真实性转移了,大家更看重的,是纪录片的真实感。现在有些纪录片,哪怕是实景拍摄的现实题材,镜头中人物说的话和展示的场景给人一种假的感觉。纪录片是把现在的生活记录下来成为将来的历史。因此,作者用影像展示生活故事时,应该秉承历史的态度,以纪录片的良心为底线,真实地表达真情实感。

  纪录片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它的类型、样态、风格慢慢地多了起来,例如作者纪录片、媒体纪录片、商业纪录片等。约翰·格里尔逊曾说,一个真实的题材必须以清楚及简单的方式说出来,但清楚与简单并不是把故事戏剧化。我们讨论纪录片的造假问题,就不得不说说故事戏剧化的问题。商业纪录片有自己的叙事要求,它称作故事化。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特点是通过好奇心来满足受众需求,所以探索频道会把故事讲得有情节、戏剧化一些。这与格里尔逊遵循的朴素纪实原则并不相悖。

  我们说真正的纪录片,越是纯粹、朴素的越有味道,并且越有文献价值,距离生活越近。可是,纪录片不是单一的,我们不应用一种价值来评论所有的纪录片。现在有些纪录片,确实存在一定的戏剧化叙事技巧,拿捏好这个度很重要,团队对纪录片项目的核心诉求也很重要。凡事讲取舍,得失失衡,让纪录片过于戏剧化,不真实,这个项目就是不成功的。一部有趣的、大家愿意看的纪录片,其戏剧化是为传播知识而存在。所以哪怕纪录片戏剧化,它的核也应该是真实的。

  现在,纪录片慢慢放下了姿态,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受众看纪录片、消费纪录片,也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下,保证纪录片永远充满生命力,真实尤显重要。真实在一部真正纯粹的纪录片中,不可撼动。

 

  (光明网记者刘朝采访)

责任编辑:郑芳芳

往期回顾

栏目简介

1961年,邓拓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各种不正之风, 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发人深省。光明网现推出《新燕山夜话》专栏,承继《燕山夜话》的品格和精神,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热门话题,邀请各领域、各行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以有声评论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如果您对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经验,并 愿意与网友分享,欢迎将您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xysyh@gmw.cn,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来信。

栏目策划:光明网理论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