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姜潭(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近年来,真伪多边主义之争成为国际舞台上大国博弈的焦点之一。判别多边主义的真伪,必须首先从理论概念和多边主义的实践发展历程中厘清其内涵,在准确把握多边主义含义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推动真正的多边主义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多边主义的理论概念与实践发展
“多边主义”一词主要表述两种意义。一是从个体国家的角度考虑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行为取向,即人们通常讲的“多边外交”。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多边主义是与孤立主义、单边主义等不同的一种国家对外战略,即国家更趋于通过多边外交和谈判的方式来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这种意义上的多边主义可以称为战略性多边主义。
二是从地区或全球角度强调多边制度结构的重要性,考虑制度性因素对国家间互动的影响。这种意义上的多边主义可以称为制度性多边主义。制度性多边主义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多边主义的基本行为体是主权国家,国家在制度性多边主义框架内协调各自的行为,从而促成国家之间的合作。第二,多边主义是一种制度形式,为达成合作,参与多边主义制度的国家的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第三,多边主义高度重视规则、规范等国际机制要素在协调国家行为中的作用。
从其实践活动而言,多边主义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现象。以国际联盟的设想和建立为起点,西方外交实践发生了一个重要转折,开始强调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为多边主义实践的最集中体现。作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产物,联合国的核心理念就是多边主义,多边主义的原则也充分体现在联合国主要机构中。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联合国开展了军备控制、国际贸易、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多边外交实践,促进了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此外,二战后,地区层次的多边主义也伴随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兴起而不断发展。例如,东盟、欧盟、美洲国家组织、非洲统一组织等都促进了多边主义实践和理念在各自区域的发展和扩散。
多边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国际社会面临问题性质的变化息息相关。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趋明显,国际社会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军备控制等问题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质。这些全球性问题是一两个国家无力解决的,也无法通过传统的双边方式予以解决,必须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寻求方案。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多边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已上升为更高层次的国际社会秩序和全球治理问题。另一方面,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必须坚持多边主义的理念、充分发挥多边机制的作用。
多边主义面临美国“伪多边主义”等挑战
近年来,西方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思潮和行动不断抬头、发酵,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国际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美国近年来的一系列举动,给多边主义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
美国对外战略的目标是长久维持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冷战以来,美国历任总统选择性地采取过单边主义、同盟、多边主义等对外战略。特朗普时期,美国先后采取了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等逆全球化举措,给全球层面多边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拜登自2021年1月就职以来,对特朗普时期纯粹追求“美国第一”的外交战略做出了一些措辞上的调整和变化,声言美国将推动基于维护国际规则的多边主义,但从其行为上看,很大程度上仍是对特朗普政策的继承。例如,关于当前的乌克兰局势,拜登既不主张采取多边外交和谈判的方式,也绝口不提在联合国这一全球性多边制度框架下解决问题。在2022年3月1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拜登仍然强调主要依靠北约来“保障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在北约组织的文本中,确实使用了“集体安全”的措辞,但众所周知,北约是诞生在冷战背景下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军事同盟,具有明显的针对第三方而不是主张多边外交和谈判的特征。不仅如此,拜登还纠集西方国家共同进行制裁措施。因此,拜登政府的行为实际上是漠视国际规则和国际机制的伪多边主义,其本质仍是充满冷战思维的结盟对抗行为。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共同未来
当前,人类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新的传统安全风险突然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全球数字治理等全球性问题亟需得到解决。这些重大挑战都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能够圆满解决的,只有秉持多边合作的方式才能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在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霸权政治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的多边制度合作被严重削弱,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以构建人类共同未来,成为摆在全球面前一个紧迫的课题。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以来,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成为中国外交的高频词。前文关于多边主义的定义及其含义中可以总结出多边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在外交行为取向上通过多边外交和谈判处理对外关系;二是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强调多边制度结构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规则、规范等国际机制要素在协调国家行为中的作用。中国的行为完全符合多边主义在上述两种意义上的体现。具体来看,在国家对外战略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在外交布局中长期强调“多边是重要舞台”,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采取多边外交和谈判的方式,并且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高度重视多边国际机制的作用。
其一,在全球事务中长期坚定支持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主张维护和巩固二战胜利成果,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对于人类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通过各国的通力合作来积极应对。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中国是“多边主义的一大中心支柱”。
其二,积极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区域合作。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是中国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也在积极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推动地区层次多边国际机制在促进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而在地区层面,中国与相关国家发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则是新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此外,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中国自2013年以来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中国坚持与沿线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多边主义的核心理念。
在准确把握多边主义定义及其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中美双方一系列外交理念与实践的对比,可以发现,国际社会关于“真伪多边主义之争”已经有了结论:中国是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而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只有在各国秉持真正多边主义、坚持多边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研究”(项目批准号:20AGJ0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