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明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论坛》副主编)
文风是作者在撰写文章时运用语言文字的风格,既可以体现在文章内容方面,也可以体现在文章形式方面。透过一个人的文风,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治学态度、价值观念、工作作风和思想状态。重视学术期刊的文风建设,关乎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事关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因此轻视不得。文风是作者的行文风格,也体现出学术期刊对作者的规范性要求。期刊编辑参与文稿的编辑创造,编辑不是所刊登稿件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甚至“引领者”。因此,学术期刊与所刊载论文的文风亦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
国际关系研究的文风问题
作为一名国际关系学术刊物的从业人员,笔者认为,当下国际关系研究的文风受到外部环境和作者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论文篇幅冗长,缺乏原创性思想,甚至有背离学术初衷的倾向。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首先反对的就是长而空洞的文章,斥其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文字需要一定的篇幅。但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类期刊论文的篇幅越来越长,有的期刊要求论文篇幅不得低于25000字,有的要求不低于30000字。有些期刊原来每期能够刊发10多篇文章,现在每期只能刊发5篇左右。在学术界发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实际上压缩了学术发表的空间,伤害了学术共同体的利益。同时,一些论文为了增加字数,添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数据和例证材料,导致原创观点少,思想性缺乏。这种现象对学术期刊发展和学术共同体都是有害的,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创新和良好学术环境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它背离了办刊的学术初衷。
其次,论文食洋不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作者因为精通外语,外文文献阅读得多,便毫无甄别地引用外文文献。有的论文在谈到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内容时,引用的竟然是《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的报道。更有甚者,在讨论与中国有关的国际问题时采用的竟然是西方立场。通常出现上述问题的,往往是学术上的新手,他们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更多锻炼。但更为常见的情况是,一些作者把西方理论当成“尚方宝剑”,亦步亦趋,甚至炒作西方学者抛出的一些概念。特别是针对西方学者抛出的“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质疑甚至抹黑中国未来发展的概念,有些学者仍乐此不疲地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并因此陷入西方的话语陷阱。
再次,论文“包装”精致,“学究腔”明显。笔者在审读论文时经常发现,有作者借用西方学者的某一套理论,把理论写得非常烦琐,基本概念界定也非常复杂,行文晦涩难懂,看似“高大上”,实则理论与分析是“两张皮”。这种“学究腔”因其手法稚嫩,也可以称为“学生腔”。国际关系理论多种多样,某一理论可能仅在说明某一问题上具有说服力,搬到另一种场合则完全讲不通。有的理论看着好,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多是空中楼阁。理论学习不透,就不能熟练运用,但却拿一些理论或者艰涩的学术概念过来“装样子吓人”,“以艰深文其浅陋”。理论的价值在于为我们理解人类世界的社会现象,如果做不到,或者晦涩难懂,则说明理论运用出了问题。
最后,重视西方学者的知识生产,忽略中国学者的知识贡献。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严谨的学术研究都很重视文献综述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些立足本土经验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却往往被淹没在文献综述中,甚至有种作者投稿时,不大量引用西方文献,就不是好文章的倾向。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90年代还情有可原,但当下几乎任何一个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都能看到中国学者的学术贡献,忽略中国学者的研究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往往没有立足中国的国情,缺少学术研究的中国视角。
此外,国际关系类期刊在文风建设上还存在文章“八股化”、选题过于强调热点、重视大国或大国关系而轻视中小国家等问题。当然,上述问题的存在,功利因素作祟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改进国际关系期刊论文文风
文风是期刊编辑素养、期刊品位、学术质量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关乎学术话语的守正与创新,以及期刊编辑的规范度和执行力。改进国际关系期刊论文存在的文风问题,对建构中国自主的国际关系知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因而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建设。
第一,树立优良的学风。文风和学风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文风必须以良好的学风为基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面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只有研究真问题,才能够避免行文中的“假大空”。学术期刊要助推学界形成文风朴实的学术研究风气,推出能够击中问题要害、解决关键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的文风。
第二,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国际关系类学术期刊论文所显示的文风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术评价体系尤其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造成的。因此,要严肃检视现有学术评价体系的利弊得失,摒弃因片面追求影响因子和论文转载量等因素而造成的种种乱象,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学术论文的发表回归其初衷。即更多关注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而不是关注其有多少引用和转载量。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假大空”的文风。
第三,立足国情,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的国际关系知识体系。在吸收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优秀成果的同时,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立足中国外交的鲜活实践,开展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洋腔洋调、食洋不化的“八股文”,推动文风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