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嘉宾介绍】
刘治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以塞罕坝精神为指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刘治彦2017-09-19 赵宇

  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近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与实施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重要规划,从顶层设计上落实绿色治理。

  实践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相关各部门,先后确立了一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确立了一批试点项目及方针政策。试点项目如,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新型城镇化试点,低碳城市、循环经济城市、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市,产城融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建设试点,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相关政策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都市病与雾霾治理等。

  经过几年来高强度、密集型的生态文明规划建设,绿色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示,“2013年到2016年,中国当时GDP能耗累计下降17.8%,以年均2%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2%的增长,清洁能源比重由15.3%上升到17.7%,完成造林面积3.72亿亩,大气等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涌现了福建、浙江、江西、贵州、云南、青海等一批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先行地区。

  作为十八大之后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绿色治理的各项指标,同时GDP总量与增速位居东部沿海前列。贵州是继福建之后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通过多年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形成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确定了“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一时增长的邪路,也不走捧着绿水青山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穷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通过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做强做优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医药、大健康,找到了贵州跨越发展的新路。

  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早已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在迈向复兴的今天,政府更应加以引导,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将绿色发展和绿色治理的特色文化抓起来,厚植绿色发展和绿色治理的根基,形成新发展范式,引领世界绿色发展方向。为此,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为资源合理开发、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保障。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形成自然资产确权登记制度,明确自然资产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权限范围和责任义务,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促进自然资产使用与保护相统一。建立国土整治的长效机制,治理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保护重点生态系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