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嘉宾介绍】
周柯 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周柯2017-10-31 孙晓

  早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济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有其客观必然性。

  传统的经济模式是靠拼资源、拼环境、追求数量(以GDP彰显)为主导的,“GDP主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随着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随着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行列,收入的变化带来消费模式的变化,消费升级客观上要求产业升级,要求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必须适应这个要求。

  传统的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人口红利、资源红利,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出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动力逐渐消失,需要培育新动力,动能的转化为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化奠定了基础。

  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已成为趋势并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象征,为发展的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提供了条件。

  在经济由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远景目标,只有真正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转换,我们才能解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应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实质性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体经济为抓手。强大的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竞争力象征,是抵御市场风险的基础,是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的支撑,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条件。因此,必须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攻方向,围绕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效益,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我们要厘清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服务生产的根本属性,防范金融泡沫化、房地产过度投机化的风险,集中更多的优质资源用于发展实体经济。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质量,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更大的综合效益。

  二是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的支撑力量,是诸多动力中的核心动力。要倾听基层科研单位、企业、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心声和呼声,破除长期的体制机制束缚,放开他们的手脚,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基础研究重长远,应用研究促衔接,尊重研究和创新的规律。重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导向作用,探索推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引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三是努力补齐农村和区域发展的短板。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大关键,也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因此,要坚决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理顺土地关系,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攻克“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工程,早日实现“中国梦”。

  四是持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经常性力量和行动框架,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转换的保障。在市场体系上,就是尊重和保护资产、财产、知识等的产权,完善要素市场,同价同权,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更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使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在宏观上,就是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制度和政策,守住财政、金融的系统安全底线,保持宏观经济的动态平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