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其仔
产业链供应链具有动态化、多样化、网络化、复杂性等特点。要分行业摸清底数,区分治理结构类型、产业优势基础、驱动力量差异,抓住主要矛盾点,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回应了产业分工细化、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对于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要看到的是,产业链供应链具有动态化、多样化、网络化、复杂性等特点,对精准施策的能力和水平有着更高要求,这需要我们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牢牢把握。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发展阶段的要求和时代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上做到精准施策,要求动态地把握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内涵。“十四五”时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是实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适应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要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可靠性;三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要求,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能力和水平。
产业链供应链的类型多样,不同的类型其特性各异。为此,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上精准施策,就要分行业摸清底数,发现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长板弱项,在此基础上,区分治理结构类型、产业优势基础、驱动力量差异,抓住主要矛盾点,找准发力点,精准推进。
第一,要区分不同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结构,实施差异化的优化结构策略。借鉴既有的全球价值链研究成果,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可以分为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从属型、一体化型等类型。市场型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提升这种类型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关键是要理顺价格机制,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在模块型产业链供应链中,供应商按客户要求进行生产,信息交流强度大、要求高,提升这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是提升支撑信息交流的技术、标准的现代化;关系型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目的是要实现隐性知识共享,要推动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发展先进的产业集群;在从属型产业链供应链中,采购商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小的供应商依赖于大的采购商,提高主导企业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是此类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机制的核心;一体化型产业链供应链的特征是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都集成于企业内部,此类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依赖于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关系型、从属型、一体化型产业链供应链的建立,都需要培育主导企业,发挥主导企业的作用,同时又要防止出现垄断行为。一体化型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则要求培育具有世界一流管理水平的企业。而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从属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都离不开“专精特”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撑。
第二,要区分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产业优势类型,采取差异化的优势发挥策略。我国经济总量虽然位居全球第二,但仍是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时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目前乃至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仍是多种优势并存期,这些优势包括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制度优势、规模优势、配套优势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类型有追赶型、换道超车型、并跑型、领跑型等。对于追赶型、换道超车型产业,要综合发挥好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和本土优势的作用;对并跑型、领跑型产业,则要更多发挥好比较优势和本土优势的作用。要认识到,制度优势、规模优势、配套优势等为我国所独有的本土优势,其他国家难以模仿或替代,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核心竞争力,在各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上都应发挥关键作用。
第三,要区分驱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不同路径,选准发力点。因为产业的特性、相对优势的差异,驱动不同类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动能也就不可能千篇一律。从驱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初始动能看,其路径可分为供给驱动、需求驱动、集群驱动、关键技术驱动等不同类型,这些类型虽然不能截然分开,彼此之间又会相互影响,但其着力点应是有差别的。对于供给驱动型,着力点应放在培育有竞争力的生产商上;对于需求驱动型,则需要把着力点放在培育有竞争力的采购商、零售商上,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好;对于集群驱动型,着力点应放在培育有全球竞争力、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集群上;对于关键技术驱动型,则需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基础科学中心建设、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公司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但产业链供应链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其一处遇到冲击,就会迅速传导到其他地方,产生连锁反应。联系越密切,风险放大的可能性越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还要求我国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之中。但不容忽视的是,产业链供应链上述的网络化特点,特别是网络全球化特点,对风险识别和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它要求对产业链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和链路的重要性进行识别。只有通过这种识别,将有限的资源精准配置到每个节点和链路上,才能实现整体网络的风险最小化。其次,它要求在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链路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出现在关键节点和关键链路上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防范,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再次,它要求提升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可能给系统带来的冲击进行预测和适应性调整的能力和水平,从而防患于未然。最后,它要求树立底线思维,精准地设计备份系统,提升极端情况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市场和非市场因素、国际和国内因素、风险和效率因素相互交织,治理体系、驱动路径、优劣势因素相互影响,多种目标交叉共存。为此,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上精准施策,要求树立系统思维,既要看到其相互区别,在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的情景施策,又要能充分识别其相互影响及可能发生的多层次联动效应。用系统化的思维,找出其联系,发现其共同点,并以此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共性要素、共性制度、共性技术等的供给,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惟此才能避免各类因素的作用相互抵消,以达到协调产业链供应链各层级、使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能最大化的目标,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