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 张晓萌
观点提示
要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辩证思维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系统观念,正确看待和处理“危”与“机”、“质”与“量”、“内”与“外”的辩证关系,深入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科学认识和把握“十四五”时期的新机遇新挑战,要求我们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理论思维”的鲜明体现,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凸显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要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辩证思维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系统观念,正确看待和处理“危”与“机”、“质”与“量”、“内”与“外”的辩证关系,深入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危”与“机”的辩证法理解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复杂演变,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出现新变化新特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发生深度调整,我国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看到新发展阶段中同时存在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趋利避害、化危为机。
在危机中育先机。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坚持辩证思维,要善于观大势、谋大局,从眼前的危机和困难中抢抓机遇、创造机遇。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抢占了抗疫的先机,赢得了发展的转机,在疫情大考中生动展现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辩证法。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又迎来了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历史机遇。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判,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在应对危机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于变局中开新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身处变局,依靠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开拓新局,要深刻领会“危”与“机”的辩证关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以“质”与“量”的辩证法理解新发展理念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体现了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党的发展理论是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问题作出的科学理论回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日益制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满足程度,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体现了“高质量”的丰富内涵,为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呼唤着符合社会进步规律、人民群众期待的新事物诞生,是“质”的飞跃的鲜明体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尤其强调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握“质”与“量”的辩证统一。量变与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变化积累的过程,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脚踏实地、稳中求进。否定这一点,忽略客观实际,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同时,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突出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内”与“外”的辩证法理解新发展格局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曾强调,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反映了内因与外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畅通国内大循环,充分体现内因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全面扩大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发挥外因的积极影响。
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练好内功。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我国经济的基本趋势,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我们完全有能力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要牢牢立足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面对国际上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坚决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合作共赢的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既是对时代潮流的积极把握,也是对“大国”走向“强国”的发展逻辑的深刻遵循。以高水平开放构建“双循环”将进一步展现我国的负责任大国担当,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开放、共担责任,不断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