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 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原小能
智库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来源,也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们的经济规则、社会治理、金融运行、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智慧的指引、科学的引导。中国现代智库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推进自我革新,充分激活内生动能,为助力高质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应有贡献。
现代智库的时代内涵日渐凸显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美国财政部与费城弗兰克林研究所签订的委托合同,标志着现代智库的诞生。
在我国,智库真正职能的发挥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政府主导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隶属于行政编制的研究机构。如中央层面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地方层面则是重建或新建了地方社会科学院。二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党的十八大之前的多元发展阶段。一方面,大量市场化运作的民间智库开始出现,如北京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另一方面,高校智库和各类专业性智库蓬勃兴起,如北京大学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的国情研究中心等。三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创新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虽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智库是进行独立研究、影响公共政策的非营利性组织,但在当前发展阶段,现代智库应具有下述基本内涵:一是知识生产与储备。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探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本质和发展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特征的原创“中国理论”体系,是智库发展的首要内涵。二是发展趋势研判。前瞻性研究是智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智库建设的目标取向。三是专业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主要致力于为现实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解题的思路和对策。四是专业事件应急对策谋划。需要对社会发展的一些潜在风险进行前置研究,及时发现风险漏洞,第一时间向决策层反馈风险信息,以协助降低突发事件处置的社会成本。五是知识传承与宣传。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性、公益性、公正性、教育性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我国智库发展需补齐六个短板
改革开放后,我国智库无论是发展数量还是发展质量都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智库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但与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相比,我国智库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机构高度依附,缺少组织认同。目前我国大量智库都是原有的研究机构转型或者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智库的运营缺乏独立性,也缺乏明确的智库发展定位和相关支持政策。
岗位设置空泛,缺少职业认同。在实践中,各单位对智库的功能认识还不够深刻。尤其是对于占智库数量三分之一的高校智库来说,在实际运营中,往往被当作学术研究的副产品,难以实现智库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
人员流动频繁,缺少身份认同。目前,我国智库人才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各层次智库人才的福利保障和职业发展等均受制于传统制度,导致智库型专业人才成长缓慢,领军人物和高水平人才则更为紧缺。
成果认定不清,缺少成就认同。当前,除了部分市场化的民营智库外,大多数智库都是依托于原有的学术研究机构转型而来。因学术研究成果与智库应用研究成果导向有很大的差异,研究语境和研究方法也不同,智库应用研究成果认定办法尚为缺乏,影响了智库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职级晋升受限,缺少职位认同。当前,我国还没有系统的专门针对政策咨询服务类型的评估标准。高校职称评定体系中也还没有将资政建言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智库的发展。
经费支撑不足,缺少社会认同。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思考和论证,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但在实际运行中,智库经费支撑明显不足,很多高校甚至完全没有经费支持。这就导致智库研究难以深入开展,既影响了智库研究成果质量,又降低了社会认同,形成不良循环。
“六措并举”高质量建设现代新型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新形势下,我们要以新型智库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加快解决制约智库发展的诸多因素,高质量打造出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现代新型智库。
一是明确智库地位。各级管理机构要在对智库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把智库建设纳入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将智库作为各单位一个独立的实体二级机构,确保智库建设有制可依、有径可寻。
二是打造人才梯队。要保持智库活力,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年轻智库人才,广泛吸纳年轻科研人员尤其是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加入。对此,相关管理机构应建立良好的“帮、扶、带”机制,有效打造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级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智库人才梯队。
三是拓宽成果认定面。智库应用研究的产出不仅仅是领导批示,也有大量成果的导向是传播价值理念、创造思想产品、创新政策研究、引导社会舆论等,因此,要拓展智库成果认定范围,充分激活智库职能。
四是探索职级评审路径。职级晋升可以为智库研究人员成长提供良好的预期,还可以提供较强的研究激励。在这一方面,可参考其它类职称职级评定办法,将智库专业研究人员的职称职级评审单列,制定科学有效的智库人才职级评审办法。
五是规范智库经费收支管理。智库研究的一个最大特征是过程和产出的知识性,这些知识的生产过程主要依赖于研究人员的智力付出,因此,对智库的经费管理,要在经费规范使用的前提下,强化智库成果的劳务支出。
六是提升智库成果影响力。作为产出知识的智库,影响力绝不仅限于决策咨询。因此,应通过媒体发表、媒体采访、人才培训、举办高级别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快速地传播智库的新发现、新思想、新对策,不断传递智库声音,树立智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