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来源:人民日报2021-03-23 10: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蒋昌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赓续于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建立大中小学校红色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打造红色教育高地。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加强红色课程建设,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突出地方红色文化优势和特色,鼓励学校深挖地方资源,开发红色校本课程,用红色教育滋润学生心灵、助推学生成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展示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红色讲堂、红色节目、红色阅读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在结合利用上下功夫,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利用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红色研学访学,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等进校园宣讲红色故事。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传承好红色基因,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四史”强思明辨、立心铸魂,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锐意创新,探索体验式、情景式教学。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加强情感培育,将红色文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播的,中华民族是如何站起来、富起来、正在走向强起来的,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引导学生从历史这部最好的教科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探索以朋辈教育为特色的红色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活动,围绕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讲好经典红色故事,讲好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和革命先烈的故事,用真情感染朋辈、用真理感召朋辈,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把小我融入大我,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立足时代需求、紧贴学生特点,创新传播方式和话语表达,依托数字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手段,生动鲜活地呈现英雄人物、讲述红色故事,打造视、听、触一体化的体验模式,让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立志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