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汤霓(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赴河北省调研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及教育工作重点事项贯彻落实情况。陈宝生强调,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应该看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职教20条”颁布以来,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职业教育领域启动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解决了许多突出问题,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节点,就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助力其进一步改革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作出了重大部署。高质量发展、技能型社会建设成为“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个时期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愈加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多年来,职业教育不仅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大国”建设,更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技术赋能,为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改变了农村孩子命运。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业教育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掌握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技能,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有力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成为见效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扶贫方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通过技术传承,为广大农村地区培养了多样化人才,改变了乡村生态。职业教育不断敞开大门,2019年高职扩招116.4万人,2020年高职扩招157.4万人,一大批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后半场”,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不断增强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培养农村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在服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加强涉农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注重专业升级改造优化。对于现有的涉农专业,要在育人方式、课程设置上进行升级,着力培养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还要针对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开设反映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新专业,加强建设涉农管理专业,着力培养乡村复合型人才,支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二是要完善乡村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满足乡村社区民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的需求。尤其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提升县域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区教育的职能,为乡村社区民众提供实用、接地气、多样化的培训服务,体现为农服务的便捷性和服务功能的多样性。三是建立优质师资向农村的引流机制,优化乡村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职业教育要能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师资力量是关键。要建立城乡互动互补的格局,打通教育资源壁垒,引导一批懂技术、有经验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回流农村,为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村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不足的关键路径。展望未来,职业教育必将激发新活力,成就更多学子“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精彩故事,帮助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实现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