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康慧珍)9月28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六十二场活动在四川乐山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陶文昭,作题为《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互动。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之根。”讲座伊始,陶文昭开门见山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价值观的“根”和“魂”,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可以找到直接或间接的对应资源。陶文昭表示,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讲究方法,一要鉴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二要包容,重视汲取各种文化的有益成分;三要向前,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价值观具有现实性,传统文化是当今价值观问题的治理之方。”陶文昭指出,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陶文昭看来,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在社会公德、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维系和校正功能,是治理人们价值观问题的一剂良药。”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陶文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充分继承和弘扬长期以来形成的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陶文昭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也是中国价值观与世界文明交流交融发挥影响的过程。中国人自古推崇的“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等和平思想,在今天依然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陶文昭最后强调,中国要强起来,价值观也要强起来。因此,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起,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本场活动由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光明网、中国伦理学会承办,乐山市委宣传部、乐山广播电视台、乐山市商业银行协办。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新浪微博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现场直播。来自当地的450余位基层干部到现场聆听了讲座,来自全国的223万网友收看了节目,30.6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