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享家】放眼未来,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放眼未来,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4-28 1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树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截止4月26日下午,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接近290万例,累计死亡20.3万多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纵观历史长河,世界经历了多次大型流行病和经济与金融危机。与历次疫情相比,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有许多不同之处,而相比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外生冲击。疫情之后的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将会呈现新的态势和发展趋势,但是,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本质和核心不会变。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值得高度关注。我们需要眼光向前,放眼未来,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

  一、历史视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

  从165-180年的安东尼瘟疫到1347-1851年的黑死病,到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2003年的SARS,再到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宣布为大型流行病),世界经历了多次大型流行病疫情。其中,一百年来比较严重的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H2N2亚洲流感、1968年H3N2香港流感、2003年SARS、2009年的N1H1禽流感、2012年的MERS,以及寨卡病毒(1940年、2016年)、埃博拉病毒(1976年、2014-2016年、2018-2019年)等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与历次疫情相比,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许多不同之处:疫情严重国家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国占全球GDP、工业产值和出口50%以上;疫情发生时的国际经济交融程度更高,国际经济交往更为密切,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使各国经济互相依赖、息息相关;疫情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范围更广,疫情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社会冲击的渠道更多,疫情从需求、供给和金融领域对经济和社会形成冲击。

  二、全球生产网络使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为复杂

  在传统的简单国际贸易模式下,一国需求的下降和收入的减少只会降低从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一国生产活动减少和中断只会降低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但是,在当今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世界贸易模式十分复杂。需求侧的冲击将通过最终产品贸易扩散到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上的国家和地区、行业和部门;供给侧的冲击也将通过中间产品贸易影响到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上的国家和地区、行业和部门。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将通过金融领域冲击国际金融市场。

  在此背景下,制造业面临多重冲击。一是由于疫情重点国家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直接供应的中断阻碍了全球生产;二是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放大了直接供应冲击的后果,造成依赖制造中心国家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供给和需求的经济体经济活动下降;三是因为总需求下降、延迟采购和投资延后,需求端也受到冲击。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爆发时间错位也使得对世界经济和制造业的冲击持续更长的时间。

  三、新冠肺炎疫情是经济机制的外生冲击

  相对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来自经济运行机制外部。回顾近几次经济衰退,经济运行机制内生问题比外生冲击更大。各国政府、企业中应对疫情的态度和方式、国际合作形势、心理预期等因素通过供需渠道和金融领域,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超过疫情本身对经济的冲击。来自经济运行机制外部的冲击,始终是要通过经济运行机制的内部因素发挥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各经济体和企业的自生能力和恢复能力将影响其未来的比较优势。新冠肺炎疫情连同新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态势将会发生变化,价值链的区域化和本土化趋势将会更明显。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环节的可替代性和价值链的长度决定了产业链转移概率。疫情之中危机并存,国家层面需加强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合作,企业应强化自身价值链位置,瞄准机会实现价值链攀升和掌控。

  四、国家的实体制造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疫情冲击下,国家和企业都在推出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4月13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这是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尝试。在新基建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界呼声越来越大的当下,上海将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线新经济呈现出蓬勃兴起态势,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热点。但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本质和核心不会变,变化的是全球化的模式和直接推动力。国家的实体制造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造血功能仍然是决定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修炼内功,国家和企业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善于利用新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将会是国际竞争力和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近年来,国际投资持续低迷,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预计,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将大幅萎缩。为应对疫情影响,跨国公司可能会做出一些应急性、战术性的调整,对未来全球分工布局带来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招商引资活动受限、跨国投资布局的不确定性增加,这将进一步加剧国际引资竞争。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仍然是吸引外资、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将会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在布局全球生产时会更重视东道国的医疗卫生环境和政府疫情控制能力,会更注重供应链风险抗击能力、构建备份供应链。4月8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规划建设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目标是到2025年,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这是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竞争力和营商环境冲击的正确和及时反应。

  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疫情总会过去,我们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洞察力,放眼未来,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