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试图探寻、建立更加符合当代人审美和情感体验需求的话语体系,如2019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等,均通过新的表达方式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迎来了“小高潮”,在数量、类型、质量等方面实现了质的进步与发展。截至日前,2021年共上线了《觉醒年代》《山海情》《经山历海》等数十部相关电视剧作品,收获得了大量网友,尤其是青少年的关注,并且豆瓣评分大都获得了超过9分的高分。

  那么,与过去的作品相比,主旋律影视作品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为何能吸引当代年轻人的关注?会带来怎样的社会价值?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就此,光明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以下为采访实录。

  制作精良、人物立体、题材丰富

  从去年年底开始,主流电视剧的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等抗疫题材影视作品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紧接着,《跨过鸭绿江》《山海情》同期播出,探索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脱贫攻坚题材的年轻化表达方式。《山海情》的“出圈”,让人们看到沾满泥土气息的影视作品,同样能受到青年观众的喜欢。《跨过鸭绿江》热播,让年轻观众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找到初心和使命。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甚至引发了青年观众的催更,成为了一部部影视教科书……

当代主流影视作品缘何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

《山海情》预告海报

  主流影视作品的热播说明这类题材在青年群体中有需求,并且证实年轻人并不排斥主旋律影视作品,反而优质的主旋律作品能引发年轻人足够的兴趣,摆脱了过去的收视率低、制作粗糙的刻板印象,成为精品的热门剧。但这也提示我们,如果没有过硬的品质,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作品观众也不会为之买账。要想占据青年文化市场,文化生产者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觉醒年代》《山海情》无论是在拍摄、演员的挑选还是台词剧本方面,都展现出了敬业的文化创作团队的优秀水准,这也是这些剧收视率高、能够引起现象级讨论的根本原因。

  《觉醒年代》《山海情》这类主旋律影视作品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们的主题都聚焦不同年代中青年人的奋斗历程,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风华正茂的他们都有为国家干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志向。与他们年龄相仿的现代年轻的观众更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观众们在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更是人生路上的坐标和向导。

  首先,这类作品做到了在细节上充分打磨,通过还原年代感体现真实性,充分提升了作品的质感。其次,不再拘泥于以往对英雄人物高大全的表达方式,而是力求呈现有个性、有情感、有故事的人物形象,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此同时对年轻观众心理的揣测有了提升,充分调动起年轻观众的积极性。

  这些主旋律影视作品以史诗般的艺术形式回答了中国道路和方向问题,通过选取微观的时代,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讲述,以找寻为叙事牵引,以找寻过程中人物形象的戏剧性对比为落点,呈现出各个时期国人对国家道路和发展方向做出探索的种种努力,从而引出整个故事主题: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时势英雄的孜孜探求,做出了如今的正确选择。电视剧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到一个新时代对国家道路和方向进行诗性回答的影像路径,将国家的宏大命题根植于大众的文艺文化之中,将寓教于乐和主流性进行有机结合。

  此外,当代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还在“服化道”、电视语言和画面美学等过去常常被忽略的“软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探索,吸收了大量的美学元素,通过瞬间定格与美术图像的纪念性结合,让剧作更具真实性。并且,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还更加注重故事编排的内容与观众认知的结合,进而激发观众的知识经验,产生影像与情感的共鸣。

  观众对历史故事的热情、对伟人风骨的景仰、对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直都在,历史题材、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是有市场的,也是大家所期待的。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用多样技术,将这些异常珍贵的故事讲好,既是党史研究者的责任,也是影视创作者的责任。

  同时,当前的这些主旋律电视剧实现了多样化发展,在题材、内涵、类型方面实现了大拓展,开发了军旅类、战争类等年代和革命题材。在叙事、摄制、传播等方面大胆突破和创新,使其发展不仅倚靠国家层面“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政策的帮扶,更依托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主动拉动,进而走出一条接地气的、反映民众心声和时代召唤的、承载民众记忆的中国特色类型电视剧的发展之路。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些作品避免了标签化、脸谱化的“模板”嵌套,以平民化、下沉式的视角展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大背景下的微生活,刻画全面、立体和饱满的人物形象,而不去刻意美化甚至预设英雄光环。《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惊蛰》中的陈山、《激情的岁月》中的王怀民等,他们或执拗、或莽撞、或粗心,不尽完美却真实可爱,弱点的呈现显然并未影响积极的人物设定。也正因如此,观众在电视剧观看过程中才能将剧中人物自然而然地代入生活、凝视自身、关照当下,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才由此得以真正的走出历史,卸下铠甲,平视观众,走近大众,缩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在剧情设计与叙事手段方面,这些优质作品一改之前教条化、崇高化的缺点,让尘封的历史文本活了起来,扭转了献礼剧刻板沉闷的固有印象。在叙事过程中注重细节描写和对社会现象、人心的刻画,反映、拥抱、关注现实,用娓娓道来、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剧情的立体化和多面化呈现。

  除此之外,这些作品连通了小和大、他和我,这种处理策略应是主旋律题材剧的共通规律。国家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平民视角与人文情怀共融、民族奋斗与青春成长共生,无论何种类型的影视剧创作,都必须对“时代”保持聚焦。影视剧创作要回到它的根本,就是表现现实,表现时代中人们的生存和情感,表现时代对人的推动、裹挟和改变,也表现人在时代洪流中经历的追求、挫折和转变。

  主旋律影视作品成为党史教育的优秀教材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追剧后,不少网友开始发问。续集是什么?也有网友回复“续集就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前的青年人正在干什么?《觉醒年代》通过影像语言再现了当年的奋进故事。百年前的青年人正在觉醒,他们的青春正激励着当下的青年人不断前进。

  一定程度上,主流影视作品能让年轻观众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就像《觉醒年代》被大家称作党史教育的优秀教材,它的确发挥了这个作用。

  主旋律电视剧与电视主流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主流文化是建立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民道德等之上的文化形态。主旋律电视剧是电视主流文化呈现的重要手段,收视群体广泛,面向各个阶层,传播影响辐射面大,在价值引领中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新时代的主旋律电视剧正是集中体现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物质载体,这使其成为追逐中国梦道路上的强大、持续的动力。

  社会认同的构建需要引领。既然大众关注的重心已从社会政治领域转移到个人生活领域,从精英话语转移到日常观照,从完整的时空叙事转移到碎片化的现实瞬间,意识形态的呈现更需要“贴近”大众认知,将个体鲜活的生活境遇与社会现实的大变革、大发展联系起来,展现人民群众丰富的生活细节、细腻的人生情感和多元的人性空间。

  在未来发展中寻求转型和突围

  现在是主旋律作品的井喷发展期。井喷发展期的主流影视创作应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剧本打磨、演员选择、服化道配置等方面,都应当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主旋律剧在寻求转型和突围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重点。其一是紧扣主题。要牢牢把握主旋律题材的主旨与基调,主题鲜明突出,切不可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强加娱乐化、低俗化元素,如强拉感情线、硬套其他题材电视剧剧情等,搞成“四不像”。其二是要立足真实。主旋律剧的叙事视角和立场应理性客观,采取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式时代礼赞的方式弘扬主流价值,而不是阿谀奉承式的英雄主义吹嘘,更应避免脱离现实的“神战剧”“奇侠剧”以及鼓吹式、大跃进式的叙事。其三是要呈现现实。电视剧的艺术化处理、想象式演绎要有限度、以真为本,始终坚持有据可依、有史可鉴。 最后,要避免“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再次出现,杜绝雷剧。

  新时期主旋律电视剧在凝聚社会认同、达成发展共识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坚持艺术性、思想性相统一的审美价值同时,还需通过革新其叙事策略,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有利于流行的影像观念。

  (光明网记者谭朋美 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李澍

往期回顾

栏目简介

1961年,邓拓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各种不正之风, 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发人深省。光明网现推出《新燕山夜话》专栏,承继《燕山夜话》的品格和精神,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热门话题,邀请各领域、各行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以有声评论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如果您对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经验,并 愿意与网友分享,欢迎将您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xysyh@gmw.cn,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来信。

栏目策划:光明网理论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