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徐国亮(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国际动荡变革期,国际话语权已然成为大国博弈和较量的重要焦点。国际话语权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观点,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指明了战略方向和实践要求。深刻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对于做好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价值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而当前困扰我们的是“挨骂”问题,这是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只有提升国际话语权,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争得国际话语权,才能有效向世界宣传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
强国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并在弘扬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然要掌握国际话语权,因为只有拥有国际话语权力,才能在全世界推广、弘扬、阐释、宣介中国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当前,西方话语霸权导致了文化霸权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垄断权在全球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念,企图构建文化殖民的权力形态,其目的就是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的核心利益和统治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危害进行过深刻的阐述,明确说道:“由于西方长期掌握着‘文化霸权’、进行宣传鼓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存在太多被扭曲的解释、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事实。”在这样的困境下,只有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打破西方话语“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才能掌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事关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事关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促安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的重大政治研判。话语权与意识形态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话语权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统治权”。无论哪个国家要实现对意识形态的统治和管理,必然要借助话语,必然要通过话语权来展现。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能有效抵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高态势进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话语权优势恶意制造和散布各种歪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形象的错误言论,并利用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话语,来打压中国梦、改革开放、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代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特色话语,其险恶用心就是挤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国内和国际的话语空间,企图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颠覆。这样做的真正实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是在“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要通过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加强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和影响力,有力、有理、有据地回击各种错误言论,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展形象:展示中国良好国际形象。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通过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外宣传阐释,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多维度展示中国良好国际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提出要塑造四个闪亮的国家形象,分别是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在致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通过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良好形象”。但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掌控着国际话语格局,中国国际形象常常是“他塑”而不是“自塑”。一直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被妖魔化、污名化的言论所扭曲,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反差太大,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话语权即主动权,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能有效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成就、中国贡献等,铿锵有力地回击西方敌对势力的抹黑、造谣和诋毁,还原真实立体的中国,重塑和展示中国良好国际形象。
作贡献: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世界责任与担当。为全人类谋幸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从事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实践,他们始终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使命:“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通过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起为人类谋幸福历史使命。但因为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一度“失声”,不少国家仍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抱着怀疑和质疑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明确指出:“我们要让全国人民知道党和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这些重要论述都指明了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对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只有加强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才能让中国的主张、智慧和方案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为处在发展中的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道路、发展机会和发展经验,与世界各国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涵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主要内容
世界正处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大变革时期,国际话语权争夺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为了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而且是应对世界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分析世界发展态势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基础上,用“五个力”阐明了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主要内容,强调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有力抓手。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指向是话语的有效性,即是否有话语权利、是否能产生以及能产生多大的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就是要把中国声音传出去,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让世界各国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并认同中国的声音。过去,我们的国际传播工作更多的是讲传播力,但传播力不等于影响力。传播力侧重的是传播范围,传播出去的话语不一定能在国际社会上产生影响力。只有做大做强国际传播,既注重扩大国际传播范围,又讲究国际传播影响力,才能有效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因此,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就要把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作为有力抓手,切实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根本要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而且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能为当下解决人类问题提供重要的治理智慧。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治理价值,既能让世界各国认同中华文化,又能帮助世界各国解决具有共通性的人类问题,从而提升中国话语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从而指明了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的关键要点,即既要坚持内容为王,又要找准正确的展示方式。也就是说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既立足中华文化特色,把中华文化创造性转换成既契合世界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又能触动世界人民情感和心灵深处的共通性文化,发挥中华文化成风化人、感染熏陶的作用。同时,又要以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推力。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是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掠夺论”“中国傲慢论”等错误言论的有力驳斥,让世界各国知道中国是一头“和平崛起的狮子”,我们永远不称霸,也永远不搞扩张。西方敌对势力为了压制中国的崛起,用尽手段给中国形象打上“称霸”“威胁”“扩张”等霸权形象,使世界各国对中国话语产生质疑和抵制,严重影响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在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把握好基调,就是不能用命令、强制、说教、抽象的话语,而是要用平和亲近、有血有肉的话语以娓娓道来的基调向世界人民传达中国的声音。而讲故事是最具亲和力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领域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用一个个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富有感情的故事,向世界“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故事”以及“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等等。其目的就是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拉近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化解西方话语霸权给中国恶意冠上的错误形象,打破世界各国对中国形象的刻板性、片面性、偏见性、错误性认识,让世界各国知道中国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国家,还是积极为人类幸福作贡献的大国,让中国话语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要点。中国话语只有具备说服力,才能产生公信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进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意思就是通过抓住事物的根本去说服人,以此才能掌握群众。这就启示我们,无论是在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还是进行国际对话时,都要以事物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说话,即以事实为依据揭露物质的本质,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比如,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病毒溯源抹黑和指责中国,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误导国际舆论。我们最好的回击就是以真实客观的病毒溯源调查数据揭露事件的本质,科学有力地驳斥这些言论,让中国话语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那样“讲事实才能说服人”。同时,还要以中国所取得的真实成就,以及对世界减贫、气候、教育、安全等事业作出的真实贡献作为底气和信心,增强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上的说服力,让世界人民彻彻底底信服中国话语。
壮大国际舆论引导力。壮大国际舆论引导力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基本要义。话语与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舆论通过话语符号表达,而话语又是舆论引导的媒介。壮大国际舆论引导力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不可或缺的内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导致中国话语常常出现“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的困境。只有打破这种话语困境,壮大国际舆论引导力,才能在国际舆论格局中争得中国话语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国家发展成就那么大、发展势头那么好,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着重强调要抓住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浪潮,“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就明确我们要把中国的历史性成就、巨大发展势头以及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作为舆论引导内容,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优势创新国际舆论引导方式,强有力地向世界各国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国际舆论引导到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方向上来。
方法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多维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大价值和深刻内涵,还指明了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论述坚持了系统思维,以综合施策的原则阐述了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多维路径。
坚持党的领导,突出话语的政治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论述经常指出要突出话语的政治性,强调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等。这些重要论述都指明了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突出话语的政治性。其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中国立场是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政治立场。中国话语在国际上代表着中国的整体利益、发展要求、核心主张、价值理念等,因而对外发声必须旗帜鲜明地站稳中国立场,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不能自作主张,也不能人云亦云。其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政治方向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朝着有利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方向发展,必须始终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其三,要坚持正确的政治道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中找准符合中国道路的话语权提升策略和方法,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秉承高质量发展,夯实话语权的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综合国力是话语权的基础,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归根到底取决于我国所具备的综合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话语一直主导着国际话语格局,就是凭借着资本主义强大的物质力量,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统治。我国要提升国际话语权,要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底气和硬气。因而,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并统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发展,着力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打造强硬的后盾。
参与全球治理,加强话语议题设置。国际话语议题设置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身政治理念、发展主张、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是扩大中国话语影响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开出气势,形成声势”。因此,要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贡献的过程中主动加强议题设置和议程安排,组织世界各国参加议题讨论,大力宣介中国的世界主张、治理方案、人文智慧和全球贡献,从而强化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公信力、凝聚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一方面,要依托已有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继续面向世界开设议题,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让中国声音传得开、传得远、传得亮,让中国的治理方案得到世界各国的响应,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认同中国、支持中国。另一方面,要围绕全球治理的热点话题,积极参与世界性的减贫、气候、安全、生态等全球问题,并主动开设世界性议题,借助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为人类发展问题作出中国贡献,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以此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空间,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做强国际传播,推进话语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其一,要融贯中西特色,推进话语体系建设。要根据不同国家的话语习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破语言沟通隔阂和障碍,构建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人民语言习惯的话语体系。其二,要打造旗舰媒体,提升话语传播质量。国家外宣媒体是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需要发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作用。要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形成“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不断提升话语传播质量。其三,要讲好中国故事,提高话语艺术水平。“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而讲故事的艺术好不好,事关人们愿不愿意听、听不听得明白、听了有没有共鸣等问题,因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提升话语艺术水平。要以融通中外的话语组织艺术,以娓娓道来的话语叙事艺术、以极具共鸣的话语表达艺术,让世界人民在听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入道、悟道、信道。其四,要加强人文交流,扩大话语辐射范围。各种人文交流活动,是促进世界民心相通,扩大中国话语辐射范围,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进而巩固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方式。要通过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人文交流,加强与世界的对话和沟通,向世界传播好中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