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5周年智库专家系列谈①】
编者按: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应各国促和平、谋发展的深切愿望,为共建“一带一路”擘画出新蓝图。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光明网理论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策划推出系列解读文章。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 廖舟
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这为我们进一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提出了具体要求。
无论是民生工程还是民生援助,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在一个“民”上。民生工程应当为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服务,而民生援助要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为重点。改善民生和“一带一路”五通中的民心相通紧密相连。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和民意保障,而改善民生则是做好民心相通的关键。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通过改善民生来为“一带一路”奠定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这些重大项目已经或者即将极大改善当地人民的交通和生活质量。中老铁路将结束老挝几无铁路的历史,雅万高铁建成后雅加达至万隆车程将缩短近五分之四,而中泰铁路建成后将成为泰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今年1月连通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运营后,两地行程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10多个小时。中巴经济走廊的胡布电站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满足400万巴基斯坦家庭的用电需求,其低廉的发电成本可为用户每年节省数亿美元。
当然,在经济合作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要更加注重民心相通工程建设。民心相通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不能把民心相通误解为仅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而忽视与当地民众的相互沟通理解。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动频繁,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对保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项目如果缺少了当地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普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就无法向纵深发展,也无法使各国民众从“一带一路”合作中获得切实的红利。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的题中之义。
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些民生工程和民生援助都是直接造福当地百姓的。例如在教育领域,云南民族大学提出建设的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已为湄公河五国培养了上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中国援建的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卢旺达北方省最大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急需的技术人员;今年8月,中国第一个文化援外项目正式结标,该项目旨在为南苏丹建立现代化的完整教育体系,为其编写了小学系列教材,可惠及该国10%的师生。在卫生领域,新疆利用地缘和语言优势,打造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建立的跨境远程会诊平台连接了自治区内27所医院和境外3个国家的24所大型医院,为周边国家数千名外籍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中国的一个援外医疗队今年5月到达柬埔寨磅湛省后,一个月约为一千名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并计划在18个月内为该省全部的白内障致盲病人完成复明手术。在其他领域,“一带一路”项目也让当地民众不断受益。通过在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约旦进行水网改造,50万当地居民每周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用水时间提升到了全天。又比如今年2月,中国的“南南基金”为巴基斯坦联邦部落地区8100个家庭,共计约4.9万重返家园的难民提供生活安置物资,以及向俾路支省375所学校,共计约1.9万名学生提供教室设施和教学用具。这些正是急对方之所急的民生援助项目。
改善民生,减少贫困是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在过去的40年中一直致力于减少贫穷,累计减少了近8亿贫困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 以上。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不但积极分享自己的减贫经验,而且直接助力沿线国家的减贫工作。截至到今年8月,我国已培训了52个非洲国家的2122名减贫学员,并为非洲提供减贫发展领域的学位教育。中国企业注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本地化经营,重视使用本地劳动力和原材料。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已创造3.8万个工作岗位,其中75%以上为当地就业。预计未来5-7年,走廊项目将为巴基斯坦创造50万个就业机会;泰中罗勇工业园入驻了105家中国企业,为当地解决就业3万多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并为当地员工提供了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薪酬;约旦侯赛因电站项目直接雇用当地员工上百名,并为当地间接提供了超过1000个的工作机会。截至2018年6月,“一带一路”已经为沿线国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创造了几十亿美元的税收,有力地支持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过去5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今后要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只要立足民生,让当地民众真真正正从“一带一路”中受益,“一带一路”建设就能在当地扎下深根,长成大树。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迫切的任务,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当中,要立足于“民”,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改善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只有这样,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才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才能真正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责编:郑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