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5G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专稿 > 正文

5G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10-21 14: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新闻论坛》副总编 范永

  2019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乌镇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5G新科技产品。据悉,乌镇目前已经实现了5G商用的全覆盖,其呈现出的诱人前景让人神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是互联网带给中国社会的新福祉。今年是世界互联网的50岁生日,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第25个年头。今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写中国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而5G应用将是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的新引擎,它是世界的新契机,更是中国的新契机。据有关专家透露,我国在5G技术方面已处于世界第一阵营,在多项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引领地位,像中国移动、华为、中兴等5G代表,在研发和商业应用方面已展现出新的世界水准。

  伴随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5G牌照的发放,5G应用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它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巨大,可能对中国社会产生一场史无前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国家治理将提供新动能和新方案。

  据业内人士预测,由于5G的速率提高、延时降低,其网络基础设施的使用,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在线游戏、虚拟/增强现实、智能城市、智慧农业、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无人驾驶、远程操控的发展。5G展示的发展空间巨大 ,它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

  一、在经济层面,将大大推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前期,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是在“低人力成本”“高耗能”“低生产效率”等粗放型经济前提下运行的。由于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生态环境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前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顺应而生。而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找到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动能。5G的诞生恰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方案和新选择。

  与4G相比,5G应用场景将从移动互联网拓展到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更多领域,能够支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5G与实体经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能够促进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价值链的融会贯通,可使生产制造更加精益、供需匹配更加精准、产业分工更加深化,赋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据悉,到2035年,5G有望在全球各行业中创造12.3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5G商用将创造更多适应消费升级的有效供给,催生全息视频、浸入式游戏等新模式新业态,让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2025年,我国5G商用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而根据IHS Markit 预测,到2035年,5G 在多个行业将会为全球经济创造12.3 万亿美元的产出,占2035年全球实际总产出的4.6%;并且制造业将占据5G创造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最大份额,实现约3.4 万亿美元的产出,占5G总产出的28%。假如全球经济以2.9%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其中5G将贡献0.2%的增长,在2020年到2035年,5G对全球实际GDP 的贡献相当于现在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的印度体量。

  二、在社会层面,将推动中国步入智能社会阶段

  据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与《通信产业报》联合发布的《5G十大细分应用场景研究报告》显示,相较于4G,在传输速率方面,5G峰值速率为10-20Gbps,提升了10-20倍,用户体验速率将达到0.1Gbps-1Gbps,提升了10-100倍;流量密度方面,5G目标值为10Tbs/km2,提升了100倍;网络能效方面,5G提升了100倍;可连接数密度方面,5G每平方公里可联网设备的数量高达100万个,提升了10倍;频谱效率方面,5G相对于4G提升了3-5倍;端到端时延方面,5G将达到1ms级,提升了10倍;移动性方面,5G支持时速高达 500km/h 的通信环境,提升了1.43倍。

  可以预见,由于智能终端网速提升,超高清视频将会流行。而传输性能的加快,云技术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将有“云”的身影,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音乐会、远程展馆也将开启。同时,因高速网络与低时延的结合,加上高度的网络稳定性,自动驾驶汽车等将迎来高速发展期,VR/AR也将更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5G的发展,将使整个中国社会步入万物互联时代,一个充满活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的智能社会将来临。

  三、在现代国家治理方面,科技治理的作用会日益凸显

  现代国家治理从根本上讲是要通过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资源,提高治理国家的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路径,以此提高国家法治化、民主化的水平。而5G的全方位开启,将会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5G的应用将会在远程会议、智能监狱发展以及社保交费、各种年检、税费申报等公共服务方面得到智慧提升。

  尤其在城市的治理方面,每一条道路、每一个井盖,每一块草地,都有可能接入5G网络来管理,整个城市中的学校、医院、工厂、剧院等大型公共空间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远程访问,火车站、飞机场、体育场馆等都会变得更加智慧,更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5G带给中国社会的愿景是美好的,正如有人对其形象化的描述那样,“高性能的无线网络连接工厂内的海量传感器、机器人和信息系统,连接产生的海量数据、优质数据不断‘喂食’人工智能,并将分析、决策反馈至工厂。同时,5G广覆盖的物联网络覆盖全球,连接广泛分布或跨区域的商品、客户和供应商等。总之,未来的工厂是数字虚拟和物理现实相融合,ICT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以提高工业生产的灵活性、可追溯性、多功能性和生产效率,为制造业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工厂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工厂不再是独立的封闭实体,而是庞大的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虚拟工厂’”。可喜的是,这样的前景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正在转化为现实图景。我们期待一个更加智慧高效的人类社会!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