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理论慕课】王道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课主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主讲嘉宾】

  王道勇,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文字实录】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坚定承诺。按照国际扶贫标准,1978年以来我国累计减贫7亿人,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脱贫人数超过世界人口大国美、俄、日、德4国人口的总和。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最近30多年来,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辉煌成就。5年脱贫6000多万,发生率10.2%下降到4%以下。但现在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有4000多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他们的基本生活虽然已经无忧,但是却缺乏最为重要的发展能力。党的十九大指出,未来三年是脱贫攻坚的冲刺期,最后一战一定要打好。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我想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内容着重讲两点。

  第一,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的重点:脱真贫。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体制。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也就是要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全部优势,避免其中的不足。另一方面,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任务。越往后难度越大。因为现在亟需脱贫的对象,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都是需要下大力解决的“硬骨头”。要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

  第二,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的目标:真脱贫。真脱贫重点是要解决要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及相关的脱贫后返贫问题等,也就是说不仅要完善“输血”机制,还要形成“造血”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想,帮助低收入群体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还有发展机会,就是输血机制和造血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基本生存方面,过去五年甚至过去十几年我们党做的主要是建设好“兜底式”的社会安全网。“应保尽保”;近年来持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13年上调企业职工退休金标准,等等,这些都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基础性托底举措只是真脱贫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它只能保证生存,但解决不了发展问题,无法帮助低收入群体源源不断地转变为中等收入群体。比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上升的空间就不大了,现在上海、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超过2000元,短期内不可能提高到4000、5000元,因为一旦提高到这个水平,很多工厂、饭店等就会因为成本太高或者倒闭不干了,或者被迫转向使用成本更低的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最终受害的还是低收入群体,会累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因此,在基本生存之外,真脱贫的关键是对具有稀缺性的生产要素进行再配置。具体而言,未来一段时期,就是土地的资产化、资本的持有与增值,以及对包括管理、技术在内的人力资本进行提升,这三点是真脱贫的关键所在。一是土地的资产化。尤其是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很重要。到2016年,我国承包地的流转面积已经达到4.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1%,仅四年时间就新增流转面积2亿亩。可以让贫困农民有一块固定的收入性收益。二是资本的持有,如在脱贫攻坚中要多实施集体股权与资产收益扶持政策,让贫困农民有固定的资本性收益。三是人力资本的提升。要教育精准扶贫: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无缝连接;要扩大重点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比例,让贫困农民有固定的人力资本收益。

  我想,只要在基本生存和发展机会两方面同时发力,我国不仅一定能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而且可以让脱贫人口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不断从低收入群体上升到中等收入群体,最终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富裕,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