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

来源:北京日报2021-07-19 09: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阅读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的口号震撼人们心灵,“人民”二字以86次高频响彻中华大地,久久不息地回荡在人们的心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语,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属性,再一次向世界宣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将“人民”的重要性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的口号震撼人们心灵,“人民”二字以86次高频响彻中华大地,久久不息地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语,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属性,再一次向世界宣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将“人民”的重要性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科学认识“人民”作用开始的。马克思曾把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称为“人的科学”,毕其一生关注人,关注人类解放,关注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关注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一生,他着眼于人民如何摆脱剥削和压迫,着眼于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着眼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毕生以人民解放,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为自己的使命,其创造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劳苦大众的理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心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影响的真理性、实践性,是人类解放的“圣经”,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性,带领中国人民走上获得自由、解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用“三个根本”给出了明确阐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始,就“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每项政策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针对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平等权利。1944年,毛泽东在参加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带领全体人民不断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

  没有人民就没有江山,“人民就是江山”

  为了挽民族于危亡,救人民出火海,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中华民族从劫难中解救出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以巨大的付出和牺牲换来的,广大人民群众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默默支援和服务战争前线,用背篓和小车,推出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小艇划出了新中国的建立。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提出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著名论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没有红色江山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仍然取决于人民的选择。因此,没有人民就没有江山,“人民就是江山”。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执政成效怎样,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完成得如何,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彪炳史册的答卷,不但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了主人,而且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华大地上消除了绝对贫困,历史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又不失时机地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成效如何,人民不但是这一伟大历程的实践者、主力军,更是这一伟大事业的检验者和评判人。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