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来源:人民日报2021-08-27 10: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贺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百年千磨万击,百年淬火成钢。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政治方向要坚如磐石。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只有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不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新的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把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理想信念要坚贞不渝。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是靠共同的革命理想凝聚起来的政治组织,信仰信念信心无论什么时候都极为重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坚定必胜信念,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坚定不移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组织体系要坚不可摧。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来落实,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制胜法宝。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实现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只有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才能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新的征程上,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

  正风肃纪要坚持不懈。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障。作风问题、纪律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把严的主基调坚持下去,保持定力、守住重要节点、紧盯薄弱环节,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把作风建设一抓到底,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反腐败斗争要坚定不移。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腐败视为大敌,与腐败水火不容。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腐败的存量尚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不能松懈的清醒,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正义之战、持久之战,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