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铸就坚定的历史自信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铸就坚定的历史自信

来源:学习时报2021-12-24 09: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郝彤(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总结党的百年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了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历史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历史自信,对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决议》回望过去,洞察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体现了百年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以史为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历史自觉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体现出来的重要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深刻地浸染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这也是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决议》指出,回望过去,我们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总是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前行,每当重大历史关头,都能够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宽阔的历史眼光和高超的历史智慧,制定重大历史决议,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凝聚磅礴力量,开创更加壮阔的历史新局面。在抗日战争即将迎来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答了党内的普遍关切,统一了全党思想认识,为党的七大召开、迎接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思想条件。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自此以后,全党上下甩掉了思想包袱,统一了思想认识,正式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在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这是我们党新时代历史自觉的又一次集中体现。

  《决议》呈现出新时代党的历史自觉的新特征。《决议》从现实维度出发,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提出“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必将在新的征程中得到证明。这是我们党新时代历史自觉的政治体现。从理论维度升华,提出了党的百年奋斗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层面的历史自觉。

  《决议》立足当下,坚持以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回顾历史、映照现实,借鉴历史经验、指引新的航程,彰显了百年大党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肩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一路走来,到今天驶向美好未来的“巍巍巨轮”,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创造了非凡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越是接近目标,任务就越艰巨,就越需要历史担当。今天的历史担当,就是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不断创造新的伟业、铸就新的辉煌。《决议》提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肩负的伟大历史担当。“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需要我们用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这样的历史担当,需要我们坚持和发扬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我们党团结凝聚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团结一致向前进;这样的历史担当,需要我们深刻汲取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全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决议》展望未来,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蕴含了百年大党新时代的历史自信。《决议》指出,展望未来,我们要“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广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繁重艰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历史自信,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诗的新篇章。

  历史自信的底气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党领导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自信的理由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一百年的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来自于党一百年伟大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方面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鲜明底色,更是创造未来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份自信,是这个百年大党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历史自觉铸就的,是根植于我们党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伟大奇迹,交融于我们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与人民血脉相连、生死与共而汇聚起来的磅礴力量;这份自信,是这个百年大党始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承担历史担当塑造的,是源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始终牢记斗争精神的清醒意识,熔铸于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强大能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回首风雨一百年,党已经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展望新征程,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永葆历史自觉、勇挑历史担当、增强历史自信,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