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发挥科技进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决定性作用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专稿 > 正文

发挥科技进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决定性作用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5-31 13: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黄石松

  国际上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按照这个标准,2010年前后,全球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显示,2017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9.62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的数量将接近20亿,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20%。平均寿命延长和生育率(生育意愿)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尽管世界各国采取了鼓励生育等一系列措施,但只能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并不能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有望得到新的突破,人口老龄化将成为全球的新常态。

  科技进步导致全球人口政策导向的转折

  17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较为缓慢,1830年世界总人口为10亿人。但是18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加快,从1830-1930年,全球人口从10亿人增加到20亿人用了100年;从1930-1960年,全球人口从20亿人增加到30亿人用了30年,而从30亿人增加到40亿人只用了14年,从40亿人增加到50亿人用了13年,到1999年10月,世界总人口达到60亿人,此次增加10亿人只用了12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引起了对粮食安全、贫困、能源短缺等的担忧。所谓“马尔萨斯陷阱”,即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则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

  因此,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的是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安全、贫困、能源短缺等问题,主导政策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然而,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能源供给不再是问题,基因技术的应用以及粮食国际贸易的便利化,使得粮食生产不再是危机,互联网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带来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结婚生子不再是生活的必然选项。“养活地球人”不再是担忧,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成为最关切的问题。

  1982年7月26日至8月 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首次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大会一致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明确宣称:“加强各国有效处理其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特殊问题和需要的能力,并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和增强国际技术合作,特别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相互间的技术合作,来促进处理老龄问题的适当国际行动”。

  科技进步是人类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

  从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来看,科技进步将成为决定性因素。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带来了传统的生产、生活、社交方式的变革,导致了养老方式的多样化,推动了养老服务的升级换代。老龄科技创新是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器、脑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结合的产物,具有新兴性、跨学科性、潜力巨大、环境友好、产业带动强等特点,从全球老龄科技产品研发和应用来看,日本、欧盟等国家远远走在前面,老龄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重点关注和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有2.49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7.9%,按照联合国的数据,占到全世界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量的 25.8 %。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87亿,全球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0.2亿,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世界老年人数量的24.1%。可见,未来30年,我国约5亿、占全球约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口总量,使得我国将拥有最大的老龄消费市场,巨大市场规模优势和海量数据以及服务的本土化特性和后发优势,使得我国存在着培育出世界上独一无二或能够影响世界老龄产业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机会。

  从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养老市场不发育的根本原因是高房价、高地价和人工成本导致养老服务的成本与老人的支付能力倒挂。并且人工成本等的进一步上涨具有刚性,指望其下降是天方夜谭,因此,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来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降低对房屋土地等养老设施的依赖,运用各种涉老辅具、服务机器人等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提高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既是有效手段也是必然选择,科技进步是中国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唯一出路。

  2016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科技部2018年开始实施“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但总体而言,我国对老龄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顶层设计不足,对基础性、前瞻性领域关注不够,研发资源分割、支持政策碎片化,科技市场和科技型企业发育不良,资本更热衷于养老地产、康养小镇,为老服务科技产品往往昙花一现,难以推广应用,我国互联网技术在商品交易、金融服务等领域快速发展,但在养老服务领域却裹足不前。

  构建老龄科技创新体系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建议科技进步支撑老龄产(事)业发展放在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强化老龄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老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发展老龄科技是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供给质量、拉动消费,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客观需要;更是确保老年人和家庭安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家家户户,围绕老年人健康、安全服务的基础数据库、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关键技术关乎国家安全。

  一是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比如,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建设上,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科技需求。

  二是强化政策和资源的统筹。针对老龄科技研发链条长、涉及学科多、融合发展等特殊性,系统研究、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多部门、多学科、产学研用相结合,搭建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比如建立综合性老龄基础信息数据库、康复辅具性能测试公共实验室,等等。

  三是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集中力量,组织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养老服务企业,培育一批老龄科技领军人才,为老龄技术革命的到来做好储备。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发挥专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包容,使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规范逐步融入国际体系、甚至成为国际通用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五是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比如,完善政府采购、首台(套)保险补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鼓励政策,推进老龄科技“双创”平台建设。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