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在线社会悄然而至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8-19 17: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熊璋

  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在上世纪进入了信息社会。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不同于传统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在线社会。

  在线社会有明显不同于传统信息社会的特征,更多的人类活动以在线的方式呈现。悄然而至的在线社会应该引起各行各业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在线社会,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立即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线社会悄然而至

  18世纪以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都处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动力为人力和畜力,使用相对简单的手工农具,社会经济包含相对原始的手工业。18世纪蒸汽机的问世,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动力,手工劳动开始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型,推动了采矿、运输、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工业的发展,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社会,信息成为和物质和能源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生产资源,以信息开发和利用的信息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元素和主要推动力。

  在线社会,是人类不知不觉中步入的一个新的社会形态。越来越多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在线完成的。从国际数据收集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看,到2020年7月,全球活跃社交媒体用户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其中99%是通过移动设备在线的、所有用户平均日在线时间为6小时42分钟,也就是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每天在线时间接近7小时。这种客观统计数据说明,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不仅仅不再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甚至应该将其与传统信息社会区分开来,将其称之为“在线社会”再合适不过了。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诠释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在线社会的差异:纸质出版是典型的工业社会的产物、电子出版物是典型的信息社会的产物、而流媒体就是典型的在线社会的产物。

  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越来越多地利用在线工具和在线方式。2020年5月18日,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以线上虚拟会议形式进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线发表开幕式致辞。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利用国务院客户端微信小程序进行在线直播,与传统的电视直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听众不用坐在电视机旁,可以手握手机在地铁上、在运动中观看。

  在线经济发展模式同样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直播带货”是中国首创的疫后经济恢复的一个手段。这种典型的在线经济行为,很快被全球很多国家借鉴和利用。在线社会没有改变信息、物质、能源的生产资源要素,没有改变知识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是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在线成为核心特征。抢票、抢号、抢券其实都是十分流行的在线经济模式,“6.16”“双11”都成为在线商业标杆,在线经济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经济推动力的关键力量。

  社会安全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每年汛期各种水库大坝的安全都会被人们提出来讨论,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坝都有24小时在线的安全监测,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可能逃过安全系统的“眼睛”,甚至水坝泄洪的控制、下游老百姓的安全调度都在24小时的在线监控中。2020年7月8日上午9时,新安江水库建成61年来首次在九孔全开泄洪,并保证了流域和下游百姓的安全。决策依据的就是长时间上下游全面的在线监控,保障百姓安全的手段就是实时在线的指挥、协调和调度。

  现代科学研究非常讲究合作,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讨论和会议是推动合作进展的手段。目前,很多人选择在线方式进行沟通和协调,省去了很多科学工作者的舟车劳顿和干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推动了研究项目进展。利用更多更合适的计算资源与计算能力,通过云端在线完成大规模的科学计算任务也已经是一种常态。

  在线社会应该引起各行各业的足够关注

  在线行为在社会形态上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覆盖会越来越广,渗透性也会越来越深。我国重点在七个领域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其引领是新发展理念、其驱动是技术创新、其基础是信息网络、其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其中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都有一个关键的抓手,就是在线社会。

  5G网络在中国和一些国家的大面积实际应用,是在线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5G的优势是明显的,最基本的两个优势是传输快和延迟小,比如5G可以让一定范围内的无人驾驶汽车同时在线,道路安全就有了高度的保障;大型无人码头,5G让货轮、集装箱、龙门吊、塔吊、运输车辆全部大小型设备在线,各种实时协同、有条不紊的装卸运输,减少了人的干预、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在线社会一定带来更广泛更深刻的进步与创新:全球峰会的在线转播不亚于任何体育比赛实况转播;政府机构的在线办事可以免除老百姓低效率的跑路办事;医院不仅仅提供在线挂号,还要提供在线看病、处方、药品快递到家的服务;商场可以在线量体裁衣;人们可以在线监督住房建设、装修进度质量等等。每个行业只要有创新的理念,都存在创新的机会,将各种服务上升到在线是必由之路。

  在线社会的公民信息素养

  在线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一定会伴随产生新的伦理冲击、新的社会行为准则、新的道德观念和新的价值取向。

  18世纪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思想观念逐渐更新,竞争意识、时间观念、科学道理都成为新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20世纪8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信息开发和利用的信息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元素和主要推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和升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新的冲击,信息意识、创新思维、安全观念和终身学习成为新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今天人类进入在线社会时,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不断升级和进一步普及,人与人的关联更多通过互联网的在线行为实现。在线行为在政治、经济、安全、民生各种场景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组成了一个新的在线生态。保障在线社会的健康和谐是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对公民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信息意识。在线社会最显著的变化是信息过载。繁多纷杂信息来源取代了过去简单单调的信息来源;流媒体取代了传统的电视广播信息;非结果化的信息(表格、图片、动画)取代了结构话的信息(文字)。大数据支持的兴趣挖掘与推荐式服务的广泛应用,要求我们不得不对信息作必要的过滤和筛选。信息的真伪?信息的价值?利用在线方式协同工作时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信息隐私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每位线上参与者的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在线社会最基础的科学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在线机制提供信用和安全的保障,在线活动的身份认证、疫情抗疫中的健康码、电子支付时的动态密码等等都是具体表现。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支持、智能决策要求我们随时随地面对新的要求。

  在线式学习与创新。在线社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学习与生活的幸福感。不断更新的在线信息、丰富多元的在线资源、随选随用的在线工具都成为在线社会公民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哪些在线信息过时?哪些在线信息最新?哪些在线资源最适合我的作业?哪些在线工具最适合我的创新?如何利用在线信息、资源、工具让学习更有趣、工作更高效、生活更从容?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每位线上参与者的在线学习与创新。

  在线社会责任。在线社会最关键的挑战是维持在线社会生态健康。即时、快速和参与是在线社会的基本元素,视频通话、线上课堂、网络会议、直播带货,和面对面交流一样的是,都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没法收回,和面对面交流不一样的是,每句话都记录在案,可以回放。在线社会不再有单纯的受众,短视频的观看者也可以实时参与讨论,评论,继续看或者刷下一个都是态度。该不该说?该不该转?该不该做?怎么说?怎么转?怎么做?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每位在线参与者的在线社会责任。

  因此,在线社会公民的信息素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在线社会对在线社会公民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在线社会学习与创新和在线社会责任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在推动在线社会进程中,贡献了5G、北斗、电子支付等等方式,我国的青少年一代成长在信息社会和在线社会,不管他们是不是原居民,他们的信息素养是他们和在线社会和谐相处的保证。我们在推动经济民生在线化、科教教育在线化、传播娱乐在线化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信息素养与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信息科学课程与语数理化生课程具有同样基础的作用,必须尽早全面开展中小学信息素养的教育,坚持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