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忠双
不久前,我们迎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在即,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激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发展动力。
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先任务。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才能夯实“三农”根基、补齐“三农”短板、增强“三农”弱项,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因地因区制宜出实招、坚持因户因人开良方、坚持因情因势施佳策,坚决啃下“硬骨头”。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组织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深度参与扶贫开发、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干部挂职、专家对口援助等方式实现对贫困地区科技服务、技术帮扶工作的全覆盖。要立足于贫困地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地区生态资源发展多样化的需求把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在扶贫开发中的技术集成作用,帮助贫困地区建设科技创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做大做强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扶贫产业效益和持久竞争力,实现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综合效应。要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形成精准脱贫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强大合力,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补齐短板、补强弱项、奠定基础。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把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总结、梳理、借鉴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制度成就,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针对性政策、特惠性政策和普惠性政策的组合拳,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二是科学制定规划,为乡村振兴绘就美好蓝图。认真调研、深入分析、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规划、方案设计、具体举措,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切实增强科学性、持续性和衔接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放眼全局,采取多措并举的总体规划,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措施作出统筹设计和总体安排。三是遵循发展规律,发挥特色优势,走出各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坚持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从资源禀赋、客观条件、现实基础出发,高度重视特有的风俗习惯、优良传统、村规民约的作用,顺应城镇化发展大势,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互生、共建共享,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激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发展动力核心在于党的领导作用,根本在于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
第一,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提高科学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第二,明确工作方向,把增进广大农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目的,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农民愿望,把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始终,才能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第三,整合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大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成功经验,给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四,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第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出台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重大政策,努力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藩篱,推进农村产权明晰化、农村要素市场化、农业支持高效化、乡村治理现代化。
第六,切实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家乡、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激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广大农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用奋斗的激情和勤劳的双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家乡、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