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把握互联网发展的三重逻辑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把握互联网发展的三重逻辑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05-30 10:42

  作者:王竹君(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媛(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科学把握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分析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强调倡导发展优先、安危与共、文明互鉴,构建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当前,中国互联网进入全新发展时期,必须深刻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切实推动我国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互联网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站稳人民立场,深入推进网信为民、信息惠民等工作,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进网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互联网发展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努力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要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挥互联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强化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点,不断创新智能服务体系。要扎实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网络空间不仅是亿万网民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也已成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坚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将互联网作为同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学会从网络民意中发现问题不足、优化思路举措,使各项工作始终回应群众呼声、体现群众意愿;要积极主动服务群众,统筹网上发现问题与网下解决问题,加快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治理,真正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

  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是互联网发展的实践准则。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网络文明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把网络空间塑造成凝心聚力、引领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新空间,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要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网络空间,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互联网发展治理全过程,引领网络文明建设从开局破题、全面铺开到纵深推进。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要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创新,提供更有质量、更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作为当前推动经济发展和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握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发展,用数字化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赋能,加速网络文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形成网络文化发展新格局,丰富网络文化空间。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某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各类社会风险向网络空间传导趋势明显。”要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促进共享共治是互联网发展的价值旨归。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互联网发展成果应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要打造网络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交流互鉴。面对新的全球机遇和挑战,各国必须摒弃文化偏见,秉持文化平等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世界先进文化“走进来”,在开放合作中拓展网络文化空间,构建国家网络文化交流平台,为网络文化发展建立更为广阔的空间。要加快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共同努力维护网络和平安全,防范和阻止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犯罪活动;共同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各国在网络空间共同发展;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当前,国际社会应该在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要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要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要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要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2XKS022]成果)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