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陶文昭(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包括“精神”、“独立自主”两个关键词,从文化和政治逻辑看“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也是对独立自主的发展。要通过自信自立不断强化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增强文化自信。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场合庄重提出“四个自信”,并突出阐释了“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他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文化自信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是民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重要体现。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深刻思考作出的重要论断。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我们在国际变局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当今世界文化激荡展现新的态势,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格局和演进态势正在经历调整和重塑。一方面,文化领域的西方中心主义、霸权主义长期存在,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西方国家利用其发展上的领先地位和国际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的文化独立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提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是要在文化上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被外来观念所左右,不依附、不顺从、不屈服于他人,坚定地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日益广泛。提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是要在文化上展现鲜明民族特性,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纵观人类发展史,那些历史上保持长期繁荣强盛的国家,不仅创造了强大的物质文明,往往也创造了引领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文化上的自立自信是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只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人民精神世界极大丰富,民族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才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对独立自主的发展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重大原则。独立自主,不仅体现在政治上、外交上,也要体现在精神上。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独立,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的精神状态的自主,它与政治上、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是贯通的,是独立自主的新发展。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走自己的路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成功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坚持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在不断强化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外交独立自主的精神底蕴。在国际关系上,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独立自主就是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坚决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就意味着绝不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绝不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绝不做任何外国强权的附庸。我们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平等对待世界各国,这既是外交独立自主的要求,也是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体现。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文化主体性的觉醒。文化主体性凸显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程度。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全面塑造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强化、全面塑造。
把握好理论创新的灵魂。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必须有引领前进方向的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更好塑造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思想灵魂。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是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旗帜指引。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的诸多新问题,我们要自信自立,以历史主动精神自觉推动党的理论创新。
传承好中华文化的根脉。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必须筑基强根。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始终保持对中华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始终保持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和旺盛生命力。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把握好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要务。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重要指标。自主知识体系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是成熟的标志,又是实力的象征,更是自信的体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我们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系统提炼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论新实践,持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把自主知识体系这把“开锁的钥匙”和“评价的尺子”掌握在自己手里,用中国理论解释和解决中国问题,评价和判断中国道路。
夯实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精神的基础在物质。物质文明在整个人类社会文明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对精神文明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物质上的独立自主与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相互依赖,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过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愈发宽广,中国式现代化日益强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便拥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和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