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吴阿娟、韩阳(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1月3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耦合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文化主体性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文化主体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资源、精神气质和价值导向。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之处既体现在经济层面的快速增长和共同富裕的物质成就,也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主体性力量,其推进的过程也正是主体性塑造与呈现的过程,持续焕发出新的时代气韵和生命活力。
一、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文化主体性建设达到新高度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智慧和魅力为人类社会贡献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财富。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的主体色彩并非始终显见,而是常常以一种内敛的方式融入各种文化形态之中,甚至一度遭遇危机。文化主体性是文化主体及其文化内在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逐步实现了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主体性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就来自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独有的突出特性以及深植于我们血脉当中的文化基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推进中,我们重视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也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培育与传承,着力于保护和发展人们的精神家园。“第二个结合”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需求,它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指明方向。中国人对自己辉煌灿烂历史的理解愈加深刻,不仅明确了“我们是谁”,更清晰地勾勒出了“我们要往哪里去”的蓝图。这一过程反映出,我们党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时,特别注重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性,使其从隐性的存在转变为显性的力量。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可见度与国际影响力,还进一步拓宽了文化叙事的空间,将文化主体性的构建推向新的高度。
二、文化主体性反映并深刻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
一种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会深刻地影响其孕育和发展的社会现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文化不仅是这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的发展轨迹,并反过来对现代化产生深刻作用和影响。一方面,巩固文化主体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包含着对中华文明的深刻理解、尊重与创新,必然要求进一步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中华文明的构建提供根与源的智慧结晶。另一方面,文化主体性深刻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价值得以彰显,并且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比如,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为政以德的治理理念、和而不同的交往原则、美美与共的相处思想等,这些文化特质深深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机理之中。反观之,一些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自身文化的身份认同,虽然物质层面实现了现代化,但在精神层面却与传统割裂,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文化断层。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维护和弘扬文化主体性为重要原则,使得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精神标识更加熠熠生辉。
三、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量
文化主体性强调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的自主性和适应性。这种“自主的适应”不是被动接受现代化的影响,而是主动发掘本土文化中与现代化规律相契合的要素,依据这些文化基因来重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首先,萃取并发扬本土文化精髓对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秩序至关重要。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化需求相结合,不仅可以避免陷入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西方现代化模式下的个人精神危机,还能有效解决物质富足后可能出现的精神空虚问题。其次,擦亮中华文明所蕴含的精神标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文化支撑。传承发展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特色,还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展现出独具魅力的中国风采。再次,通过文明互鉴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开放性和包容性,可避免陷入文化同质化的陷阱。在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兼容并蓄的发展,使中华文化能够在多样性的比较视野中平等地参与全球文明对话,从而丰富自身的内涵和活力。最后,当某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要求相冲突时,主动参与、学习并适应现代化的基本规则和技术,在这一过程中重建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同样是坚守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路径。
四、持续推动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向而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旨在通过根本性的变革,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在此进程中,对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和合理性的基因进行传承与发扬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的塑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构建、巩固和成熟。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它是全社会对于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支撑。另一方面,文化主体性的建构离不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思想文化领域映射出的立体图景。通过这一过程,中华文明得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凸显中华文化特色。因此,文化主体性的持续建构承担起在中华文明延续过程中突出中国特色的时代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则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一种既符合现代化发展潮流又彰显中华民族独特风貌的文明形态,二者同向而行,共同支撑并促进着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本文为天津市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TJWHSX2305-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