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发展到新的历史方位进行周密理论分析而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为此,光明网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请她谈谈对新时代的理解。
文字实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新时代,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完全抓住了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要旨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
经济学理论研究表明,明晰的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要素自由流动是效率的先决条件。为此,未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也就呼之欲出、顺理成章。
第一,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优,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第二,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第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第五,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第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此外,还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责编: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