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近期,光明网策划推出“理响中国·春江水暖鸭先知”理论融媒体系列视频,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走进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探访一个个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故事,共同探寻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好经验。本期视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走访贵州黔东南锦屏县,探访一个偏远的山区县如何造出全球十分之一的羽毛球。
【文字实录】
胡颖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很多人都爱打羽毛球,但你是否注意过,一只羽毛球上有多少根羽毛?这些羽毛又是从哪里来的?我现在就在贵州黔东南的锦屏县。在这里,每天有2万打、超过20万只羽毛球飞向全球,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十个羽毛球,就有一个是“锦屏造”。一个偏远的山区县,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制造能力?今天,让我们走进锦屏,一起来了解下。
胡兵【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一只鹅或鸭的翅膀上只有14根羽毛可以用来做好的羽毛球——左边7根,右边7根。这个设备就是要把不同位置的14根羽毛给分出来。另外,鹅是做鹅的羽毛球,鸭是做鸭的羽毛球,不同鹅、不同鸭的品种还要分开。选完毛后,就到了冲毛环节,机器会把羽毛的中间一段裁剪出来,大概是0.11克重。接着,这些羽毛就会被插到球底,变成羽毛球。一个羽毛球有16根羽毛。也就是说,一只鹅或者一只鸭的翅膀上的14根羽毛还不够做一个羽毛球。
胡颖廉:你们这个工厂每天能生产2万打、20万只羽毛球,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胡兵:首先,要有足够的羽毛。我们企业入驻锦屏以来,养殖端就有很多人开始养鹅、养鸭,把他们养的鹅和鸭的羽毛卖给我们。除了锦屏本地的羽毛外,我们还收购来自全国各地的羽毛。第二,要有足够的人。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恰好锦屏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有些人是出不去的,要照顾老人小孩,所以他们就来到我们企业。目前,我们的工人有近800人,其中脱贫户差不多200人,从周边异地搬迁过来的搬迁户也有四五十人。第三,就是有庞大的销售市场。我们做一个羽毛球有38道工序,依托最智能化的生产线和最精细化的管理,每道工序都是精益求精,羽毛球的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目前产品仍供不应求。
胡颖廉:锦屏属于欠发达地区,当时在投资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一些顾虑?
胡兵:有的,但当地党委和政府对我们关心帮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我们到这里投资。现在的厂房就是政府代建的,建好以后,可以租,也可以买。我们就是以一种以租代购的方式把厂房买下来。其他方面的政策像税收优惠政策、出口优惠政策都有。我们企业有自身的发展需求,这里一有劳动资源,二有好的政策,这几者结合到一起,我们就落户到这里来。
胡颖廉:在这个小镇中,除了亚狮龙外,有没有其他企业处于产业上下游的?
胡兵:我们企业来到这里后带动了羽毛球产业的上下游链发展,一产带动了养殖业,二产带动了鹅屠宰、鹅肉加工、包鞋等企业发展,三产就是羽毛球赛事、羽毛球文化建设等。
胡颖廉:一个羽毛球产业落地锦屏后,为当地带来了产业蝶变、注入了发展动能。从规模化养鹅,到生产羽毛球,再到探索体旅融合、培育赛事品牌,锦屏正在下大功夫做足羽毛球文章。
杨正标【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干部】:2017年,亚狮龙入驻锦屏回乡创业园,是通过中国农发行牵线搭桥、我们多次登门拜访引进来的一个企业,现在发展壮大了,从最开始的年产50万打,到现在差不多有600万打的产量,目前是锦屏产值产量最大的亿元企业。
当时,为了吸引企业落地,作为开发区管委会,我们把企业需要的厂房建好,把道路也修好,还提供上门服务,解决企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比如水、电、招工等。我们在赶集日到周边乡镇摆点、设栏,帮他们招工。为了促进周边群众到开发区来就业,我们开通了务工专线,公交车直接进开发区、进厂区接员工上下班。此外,我们去协调相关银行,帮助困难企业融资贷款,相关部门从各个渠道帮企业申报一些专项资金,解决其扩产的难题。
胡颖廉:在我看来,企业招了本地的工人尤其是女职工,这些女职工不需要离开家去外地去务工,而是在家门口就业,对家庭的养老服务以及对小孩的教育也是有帮助的。这个羽毛球小镇未来是怎样的一个规划呢?
杨正标:亚狮龙入驻开发区后,相继带动了配套产业的发展,比如球拍、球包、运动鞋袜等相关企业。现在,上游在不断地发展,从种鹅到育雏,再到商品鹅养殖、屠宰、加工。中游,就是以亚狮龙羽毛球制造为主。下游,发展体育赛事,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的羽毛球运动员来锦屏参与体育赛事活动,同时我们也在锦屏县城的一些学校开设羽毛球训练班,供大家业余时间练球。
胡颖廉: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如今,锦屏的羽毛球已经远销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高品质生活、国际化,这些词汇在贵州省锦屏县,被一个小小的羽毛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我们走进锦屏县的羽毛球小镇,找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是我有什么。锦屏县的养鹅产业有基础,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帮助下,他们积极引入亚狮龙这家企业在锦屏投资建厂,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鹅毛供销关系之后,县里及时地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也引入鹅肉加工等企业,帮助农民持续地增收致富。
其次是我做什么。锦屏县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县里积极作为,主动地帮助企业找到心细手巧的职工,尤其是女性职工,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更关键的是,它能够让这些职工安心地在本地工作、陪在自己的家人身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老问题和教育问题。
最后是我要什么。锦屏县没有满足于引入亚狮龙一家企业的成功,而是积极地拓展产业的上下游,尤其是拓展相关的第三产业。比如说办赛事,通过办赛事让更多人了解锦屏,希望来到锦屏,来锦屏旅游,来锦屏投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说到贵州,除了有“村超”,有“村BA”,还会有一个新的IP,那就是羽毛球。
锦屏的成功,与其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奇迹,还不如说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美谈。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出品人:杨谷
总策划:陈建栋
总监制:吴丛丛
策划:蒋正翔
监制:李澍 张晞
导演:陈锐海 路天悦
编辑:陈锐海 李澍
鸣谢
贵州省委网信办
锦屏县委宣传部
锦屏融媒体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