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卓然大样 何以日新

来源:北京日报2021-06-28 09: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跨越两个世纪,走过百年历程,迎来百年华诞。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几名党员,对中国社会的实际影响力并未凸显出来。但是,历史已经发生,当新的革命火种在陷入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引燃时,中国的伟大事变——开天辟地的伟大事变,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一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拥有9191万多名党员、460万多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并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全面执政70多年。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党人数多、力量大,集中的智慧相对较多,而且影响大、作用大,其一举一动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大党的要求就应该更高,即“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种大的样子,就是大的形象,并具体体现在大的理想、大的抱负、大的情怀、大的智慧、大的手笔、大的定力、大的担当、大的贡献等方面,从而熔铸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伟岸雕像。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这种大的样子,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理念和实践之中,从而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怎么能的正确答案以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万古长青的精神密码。

  东方大国的历史命运呼唤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

  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治世”和“盛世”是古老中国一再呈现的景观。但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历史的拐点,此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对于近代中国所处境遇之恶劣,中国人民的体悟刻骨铭心。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但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事变是发展得这样快,以至使很多人感到突然,感到要重新学习。”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根本指向,中国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使得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镌刻在自己的心底深处、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觉醒年代”,中国大地上曾出现过二三百个政党,唯有中国共产党独树一帜并脱颖而出,其他政党大都烟消云散,有的政党甚至都没有留下什么印痕。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历史的真实、历史的逻辑。

  历史中有未来的答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从上海市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出发,从嘉兴南湖红船起航。毛泽东把望志路106号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习近平总书记把这里喻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毛泽东在红船的摇橹声中低沉呼喊:“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24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毛泽东满怀豪情地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也是在这次预备会上,回顾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毛泽东引用了《庄子》中的一句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他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这二十四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但“还要再前进,要再长大一点”。随后,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和成熟。84年后,习近平同志登上红船,首次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他深情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的源头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大的样子”的初始形象塑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党与小船,初心与使命,信仰与担当,沧桑与青春,百年只是序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积贫积弱、九源板荡、百载陆沉,被称为一艘“无一处没有伤痕”的破船。中国共产党人无惧任何困难、无惧任何失败,即使在力量相对弱小和革命低潮时期,依然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革命的光明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样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精于观察历史大势,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善于把握历史主动、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凸显于天地之间,且气吞山河。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形塑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

  党的形象的锻造,党的生命力的涵育,党的建立只是一个起点,党的建设的任务更艰巨、意义更重大。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和思考的永恒课题。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的党。毛泽东曾形象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总结党成立以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意克服党内存在的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个人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经验,在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上,我党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从而初步回答了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的形象和样子。从此,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对一直在“进行之中”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首次把党的建设提到“伟大的工程”的高度,既提出了“建设这样一个党”的问题,也回答了“怎样建设我们的党”的问题;既精心描摹了我们党致力形塑的大的样子,也凸显了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清醒和坚定、自觉和深刻。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思想,包含着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经验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面对“打天下易、治天下难”的诘问,毛泽东回答道:“打天下也并不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这一回答充满了辩证法,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境界和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高度重视我们党历经磨难而凤凰涅槃、屡创奇迹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政治宣言,同时也勾勒了新时代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大的样子”。这是对党的“大的样子”的新时代概括,是对党的“大的样子”的全景式画像。

  伟大工程形塑伟大政党。建设伟大工程,就是要使我们党自身始终过硬,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富有战斗力,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是元素饱满、灵动多姿的立体雕像

  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其来有自、其塑有形。“大的样子”并不仅仅与党的队伍规模的大小、党员数量的多少呈正相关,更取决于其大的气象和大的作为。这是因为,即使在其发展进程的初始时期甚至困顿和低潮时期,也葆有“大的样子”,并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大的样子,就是大的形象,并具体体现在大的理想、大的抱负、大的情怀、大的智慧、大的手笔、大的定力、大的担当、大的贡献等方面,从而逐渐熔铸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伟岸雕像。

  有大理想。理想信念,是政党的政治灵魂,决定着政党的方向、道路和抱负。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大理想才能成就大事业。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矢志不移,是中国共产党书写传奇、铸就“大的样子”的根本动因。

  有大抱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胸怀民族千秋伟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承几代人的求索、后启无数人的梦想。如今,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征程。立党、兴党、强党,救国、立国、兴国、强国,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复兴,在历史的伟大行程中同频共振。大抱负才能肩扛大担当。

  有大情怀。中国共产党植根人民。人民情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高尚情怀、博大情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情怀涵育大境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有大智慧。大党人数多、力量大,集中的智慧相对较多,而且影响大、作用大。中国共产党的大智慧,主要表现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道路的探索、方案的设计。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富有大智慧,所以,历经百年求索而笃定宣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版。穿合脚的鞋,走正确的路,我们向着远方的理想和目标一往无前。

  有大手笔。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写就千古文章。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在于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特点是,“无论我们吸收了什么有益的东西,最后都要本土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的理论结晶。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一如既往挥动如椽巨笔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有大定力。对于一个政党来讲,大定力就是国际国内形势出现重大变迁时所表现出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思想意志的坚定性,以及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强大性。这种大定力,中国共产党百年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是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勇于自我革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塑造了党的“大的样子”的大品格。

  有大担当。立志建设大党,立志治理大国,立志推进人类大业,既是世界级挑战,也是历史性担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打铁必须自身硬。始终保持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切实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向时代和人民交上一份份优异的答卷。

  有大贡献。大贡献来自大视野。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为人类谋和平、为世界谋大同,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景一脉相承,“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提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豪迈宣示和自我鞭策。历史是最好的注解,现实是有力的印证,未来是必圆的梦想。百年大党携带“强党方略”前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国共产党必将因其使命非凡而更加壮大,必将因其道路壮阔而更加伟大,必将因其自我革命而更加强大,必将以浓笔重墨绘就“大的样子”这一真实、伟岸的样态,迎接下一个更加辉煌的一百年。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