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油并举 多措并施 切实提高我国油料产能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多油并举 多措并施 切实提高我国油料产能

来源:农民日报2023-10-28 10:17

  作者:张雯丽(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李孝忠(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

  油料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重要原料来源。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油料产需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豆油料生产发展,2022年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提高油料产能提出明确要求。

  我国油料产需及供给安全形势

  我国油料生产实现面积四连增,产量显著增加。2018年以来,在油料生产支持政策促进下,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恢复性增加,产量持续增长。种植面积从1.93亿亩增至1.97亿亩,产量从3433.4万吨增至3654.2万吨,增幅分别为2.1%和6.4%。从品种结构看,油菜和花生面积、产量大幅增加;特色油料面积、产量双减。近五年来,油菜面积从9825万亩增至1.09亿亩,增加10.9%;产量从1328.1万吨增至1553.0万吨,增加16.9%。花生面积从6929.5万亩增至7100万亩,增加2.5%;产量从1733.3万吨增至1833.0万吨,增加5.8%。芝麻、胡麻、向日葵等特色油料面积、产量整体缩减。目前,我国油料作物中油菜面积最大,占55.3%,花生和特色油料分别占36.0%和8.7%;花生产量最多,占总产量的50.2%,油菜和特色油料分别占42.5%和7.3%。

  在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高以及人口增加带动下,我国油料消费需求显著增加。2010年至2022年,我国大豆和油料总消费量从1.05亿吨增至1.6亿吨左右,增幅达52.4%,年均增加3.6%;油菜、花生和特色油料消费量从3300万吨增至4440万吨,增幅达34.5%,年均增幅2.5%,显著高于产量增幅。

  受产需缺口较大影响,我国油料保持净进口格局。2003年至2022年,我国食用油籽(含大豆)进口量从2098万吨增至9612万吨,2021年高达1.02亿吨。其中,大豆累计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94.4%,油菜籽占3.8%。食用油籽(含大豆)的净进口量从1972.4万吨增至9544万吨。油菜籽、花生和特色油料净进口规模增至433.7万吨,产需缺口呈扩大趋势。

  油料作物产能提升的路径

  未来5至10年,可通过扩大面积增量、优化耕地存量、促进增产增质三方面提升我国油料产能。

  开发利用闲置耕地资源,实现面积增量。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可用于种植油菜的冬闲田超过5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双季稻区、西南丘陵区、长江中游低洼冷浸田、长江下游粳稻晚收田、滩涂地和旱地等,这些地方可用于油菜面积扩大。北方农牧交错带、风沙干旱区,沙土地、河滩地以及新疆次宜棉区可用于花生面积扩大。

  调整优化油料耕作模式,优化耕地存量。目前我国南方冬闲田多种植一季或两季水稻,通过调整耕作模式,推广稻—油、稻—稻—油、稻—再—油轮作等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多产一季油料。通过玉米—花生间作套种的方式,可适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特色油料可通过与经济作物间作套种,如芝麻—辣椒、向日葵—冬瓜间作的种植模式,实现油料扩面增产。

  加快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促进增产增质。一是选育适宜不同耕作模式的品种。油菜早熟、短生育期品种的研发选育和推广应用,有助于扩大我国南方地区“稻—油”“稻—稻—油”轮作种植模式,进而实现开发冬闲田,稳步扩大冬油菜种植面积,带动总产提高。二是选育高产高质高抗品种。目前,国内高产、高含油率和高油酸油菜、花生品种研发潜力还较大。油菜抗根肿病、菌核病等品种,花生耐涝渍抗病品种、胡麻抗倒伏抗病品种、向日葵抗列当品种等的研发和推广也具有提升空间。三是选育和应用宜机化品种。我国油料普遍存在机收落粒严重、损耗率高的问题,部分品种如油菜、芝麻损失率高达20%以上。抗裂朔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对未来扩面增产意义重大。

  提升油料产能的主要措施

  充分挖掘耕地资源潜力,稳步推进油料面积扩大。巩固长江流域冬油菜、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春油菜优势产区;黄淮海花生优势主产区;河南、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特色油料优势主产区。积极利用冬闲田、滩涂地扩种油菜;积极挖掘双季稻区和再生稻区冬闲田潜力,扩种油菜。因地制宜推动油料与适宜作物轮作、复播、间作套种。

  强化关键技术装备支撑,实现油料增产提质增效。加快丰产、高抗油料品种的推广使用。加快早熟、短生育期油菜品种研发选育。稳步推进宜机化油料品种选育。加速推进适宜山地、丘陵地区的油菜耕种收机械研发。积极推进花生播种、收获机械研发和改进。强化技术集成示范与规模应用。大力推广油料绿色增产增效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完善生产经营体系构建,夯实产业发展主体基础。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油料生产,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全过程托管或环节托管,为油料生产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依托产业强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等三产融合项目,培育一批中、大型地方油脂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区域内原料加工能力。

  调整优化油料品种结构,切实满足消费终端需求。扩大优质高油酸油菜、花生、葵花籽等种植面积。加快花生、芝麻等优质专用品种推广种植。适当调减食用向日葵种植比重,改善多年连茬导致的病虫害加剧问题,增加油用向日葵种植面积,满足国内加工消费需求。

  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改进油料深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开发多品类食用植物油产品和功能性深加工产品。加快促进油料产业从油脂类产品和食用性产品单一功能的开发,进一步向附加值更高的生物制药以及保健产品市场领域拓展,显著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价值和带动能力。

  强化政策市场双重保障,提高油料生产保障水平。积极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试点信贷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服务,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以及重大病虫害补偿等政策,减少生产损失,稳定种植积极性。加大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力度,缓解产油大县财政困难。加强晾晒场所、烘干设备建设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快构建产销衔接机制。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