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举旗定向,以言论强化“四力” ——“学习评论”栏目评述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举旗定向,以言论强化“四力” ——“学习评论”栏目评述

来源:学习时报2024-01-14 11:44

  作者:李舒(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体现媒体的思想导向。《学习时报》头版栏目“学习评论”通过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辨析模糊认识、批驳错误观点,打造了学习研究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该栏目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设置议题,直面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称号,更收获了读者的认可与支持。

  “学习评论”系列丛书结集了“学习评论”栏目刊发的659篇精品力作,公开出版。这些评论及时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富有思想性;自觉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步伐,极具启发性;以敏锐的触觉、独特的视角与生动朴实的文风,发现和辨析思想认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兼备针对性,展现了《学习时报》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以重要言论强化“四力”的主动作为。

    紧跟重大主题,彰显引导力

  “学习评论”在重要时刻、重大事件中,以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为职责使命,紧密围绕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主题,彰显报纸言论的引导力。

  精短评论及时抢占舆论高地。“学习评论”不求长求重,而是以1500字左右的轻量型评论在重大节点快速发声,体现了《学习时报》作为以理论宣传为主旨的报纸在时效性方面的努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学习评论”随即组织刊发“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笔记”《既是之一,更是唯一》《辉煌百年路,领袖引路行》,及时阐发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时代价值、历史价值,深化对我们党的领袖榜样力量、情感力量的感知,推动干部群众自觉增进对党的重大决议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系列评论多维阐释思想理论。在阐释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剖析关系社情民意的重大问题时,“学习评论”以系列评论分角度进行多维阐释。系列评论各篇选取不同面向与主题,既在形式上各自独立,又在逻辑上高度统一,形成了攥指成拳、合力致远的整体效应。例如,2018年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评论”策划了《信心、民心、人心、同心》《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三篇评论,从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能力、态度三个维度分别深入阐释。这三篇文章既相对独立,又形成整体,与报纸同一时期刊发的《着力增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等评论紧密呼应,共同形成了深化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言论体系,实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阐释。

   善作同题创新,释放影响力

  “学习评论”的栏目性质决定了其论题多数来自党的创新理论、党中央重要精神,为避免与其他主流媒体言论选题形成同质性,“学习评论”致力于在大主题下出新意、在差异化中出特色,以吸引力发挥影响力。

  微观切口转化宏大论题。党的创新理论站位高远、视野宏大,这就需要言论将抽象理论、宏大叙事作具体化、微观化转化。只有将理论的政治性、思想性投射于微观切口、具体故事,通过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温度,才能提升理论的认同度。中国的脱贫攻坚是彪炳人类文明史册的世界性贡献,“学习评论”围绕该主题刊发的 《1800》 和《1800和1800》两篇文章均以数字入题,悬念感十足。评论文章分别从为脱贫攻坚牺牲的1800多名同志和张桂梅创办的高中走出的1800多名大学生切入,以真实可感的故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文章视角细微,将道理附着于鲜活的人物故事,以小见大、事与理合,更具说服力。

  平易文风提升说理品质。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强化文风建设是党在新闻舆论领域自我革命的重要表征。“学习评论”始终以富有亲和力、感染力的文字,与读者沟通谈心,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地辨析说理,确保了党报言论影响力。《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在《学习时报》刊发后,“学习评论”随即策划了“读《习近平在正定》”系列评论,向领导干部提出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做行动者奋斗者实干家、清廉为政等具体要求。文章以平等的姿态、清新的话语、明畅的表达确保了理论类评论的说理品质,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

   强化问题意识,展现公信力

  党在治国理政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与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挑战新问题,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接相关的现实问题等,都是“学习评论”的关切所在。“学习评论”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适时引导,兼顾政治高度与理论深度、把握专业精神与公众共鸣,展现了党报评论的公信力。

  于问题辨析中答疑解惑。“学习评论”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中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概念新理念新论断,回应现实问题,实现以理服人。比如,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出《为什么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为什么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为什么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三篇评论,提出了一体连贯又各有侧重的“三问”,回应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于问题思考中引领践悟。“学习评论”栏目名称与《学习时报》相呼应,内容上也与报纸重视学习的气质相契合。开栏文章《学习的力量》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抓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始终是全党学习第一位的任务”,要“在不断学习中坚定主心骨、把握大方向,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本领”。值得肯定的是,在贯彻“学习”这个栏目主线时,一方面,“学习评论”夯实了“学”“思”基础。《深入认识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要求》《中心组理论学习要增强理论味》等文章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高标准提出了学习要求,引导党员干部由“学”而“思”。另一方面,“学习评论”强化了对“践”“悟”的引领。《对“时时放心不下”来源的追问》,以追问革命前辈“时时放心不下”话语来源为表,追问党员干部的使命与践悟为里,可谓由表及里、表里相依。由“学”“思”最终落脚于“践”“悟”,不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学习时报》的宗旨与风格。

   推进融合联动,延展传播力

  从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近年来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学习评论”自觉融入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在全媒体联动、一体化整合传播方面持续探索,延展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联动传播提升主流价值触达率。联动传播旨在通过整合报、网、端、微、书等多元化传播渠道,实现信息的叠加传播效应。这种联动既涵盖了报社内部不同平台的相互协作,也涉及《学习时报》与其他主流媒体的联手合作,以最大限度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例如,《正确看待和使用“不粘人”干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颇具现实意义的评论经公众号推送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央媒公众号随即予以转发。党报新媒体之间的联动传播,推动了核心观点的有效触达。

  整合传播焕发经典评论生命力。整合传播立足于充分发挥报、网、端、微、书等多种载体的优势,提升整体传播效果,实现一体化共同发展。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上,“学习评论”的传播突显了优质评论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学习评论”历经数年探索,不乏堪称经典之作。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言论,历久弥新。《学习时报》编辑部精心策划推出的“学习评论”系列丛书为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提供了有益的学习蓝本和思想指引,实现了高质量评论报、网、端、微分发后的再次传播,使经典评论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 责编:郑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