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邱锐(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首都高端智库教授、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大健康产业是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覆盖领域广、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和集聚效应强等特点,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截至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14.48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升至17.4万亿元,到2030年29.1万亿元。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将医药制造业、生物产业列为优势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在399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中,超过一半的产业园区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经济圈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伴随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新型数字化健康公司、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大健康产业正在重塑其价值生态系统,实现以治疗为核心转向以预防为核心,成为数字时代的商业新蓝海。科技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突破性创新,为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生物技术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创新提供机遇,基因工程技术使基因治疗、精准医学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为健康预警、疾病咨询、慢病管理、用药安全以及临床决策提供全方位帮助。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医疗影像诊断、基因测序技术等,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服务精准性和患者满意度;利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智能化医疗设备等,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监测仪器等,实时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并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健康数据的全面采集、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为智慧健康城市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健康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为居民提供更全面、便捷、智能的健康服务,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城市,持续提升健康技术创新和转化能力,打造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5G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远程医疗服务,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偏远地区居民提供更广泛、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北京已有65家互联网医院、245家可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总诊疗量达192.06万人次。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大健康产业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健康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产业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集中体现国家科技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已成为全球各地竞相发力的重点领域。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存在进口占比过高等问题,疑难重症领域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效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加快补齐高端医疗器械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为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加快建立医教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前沿技术进入临床应用的有效转化机制,通过建立跨学科研发团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二是合理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大对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的财政投入,为相关人才成长提供更好支持。三是鼓励多元参与,加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借助行业协会和第三方专业化机构的优势,集聚产业资源,形成合力,提高运行效率和竞争力。四是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建立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具有综合优势的高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上下游整合,进而形成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