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山木、吴俊杰(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此后他多次强调赓续农耕文明,并深刻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们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阐释农耕文明的价值旨归,努力发掘农耕文明的现代意义,助力赓续农耕文明,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魅力和风采。
和谐共生的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坚持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原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共同描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图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一世界观范式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揭示出我国农耕文明的鲜明底色。
秉持和谐共生的原则,要求我们以生态保护为手段促进农耕文明缵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与文明的内在关系要求我们把保护生态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维度。我们要积极推动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重视节能减排,推动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清洁化,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重视绿色环保,加强对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问题治理修复。重视集约高效,推进现代生产要素和人工智能高度集成的高效农业模式,探索立体生态种养、打造区域产业大循环链条。
秉持和谐共生的原则,要求我们以生态文明为目的引导农耕文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它是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进步状态,主张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克服工业文明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指明了新时代赓续农耕文明的意义和方向,把赓续农耕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不移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等方面实现良性循环。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
共同富裕的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它所要实现的既是物质上的丰富,又是精神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它指向发展所面临的不平衡问题,把“共同”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旨趣,也由此凝成我们在新时代赓续农耕文明的价值通则,书写“并耕而食”“天下大同”的新篇章。
新时代赓续农耕文明价值旨趣的基本路径在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二元结构及两者发展的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融合”的目的在于让城乡互融互促、逐步缩小差距。利用城乡统一市场体系,建立高效沟通渠道,让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到乡村,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延伸到村庄、集市等末梢。
新时代赓续农耕文明价值旨趣的基础条件在于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体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为平衡城乡发展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础保障。若缺乏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驾护航,广大农民群体就不可能真正共同分享发展果实。我们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优化提升,对乡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予以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现代文明生活走进农村。
有机统一的系统观
马克思主义立足唯物辩证法主张科学的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强调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在赓续农耕文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对立关系中看到事物内在有机联系,在矛盾中找到发展进路。
推动农耕文明有形载体和观念软实力协调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一方面赓续农耕文明要保护好发展好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传承农耕文明的有形载体,其中汇聚了众多文化观念的鲜明标志,激活唤醒传统文化的基因血脉离不开对古民居、古建筑等文物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另一方面传统村落的建设发展要体现农耕文明的内涵和特色。不能盲目大拆大建,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彰显文化意蕴,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各地差异和特色保留历史风貌。
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赓续农耕文明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尊崇、墨守成规,而是要有机结合现代文明要素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风俗习惯、村规民约中探寻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使之与现代文明观念结合,以此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让自治、法治、德治共同发挥作用。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运用农耕智慧打造现代生态产业,走农文旅相结合的道路,让现代产业模式与乡村文化内涵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