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对外援助塑造中国大国形象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对外援助塑造中国大国形象

  作者:罗建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责任意识的提升,中国对外援助获得快速发展。但是,一些西方媒体和势力怀揣零和思维与意识形态偏见,长期对中国对外援助进行政治化、战略化解读。从以前的“新殖民主义论”“援助腐败论”,到近年来的“债权帝国主义论”“债务陷阱论”,西方对华污蔑和诋毁从未停歇。中国的对外援助国家形象需要主动塑造,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援外故事,如何彰显中国对外援助的大国精神,自然是当前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工作。

  展现对外援助的发展和民生属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对外援助首先具有民生属性,着眼于缓解受援国民众的贫困、饥饿、疾病。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援助通过减贫、农业、医疗、人道主义援助等方式帮助受援国摆脱贫困,推动它们不断提高民生福祉。特别是,中国从1963年开始持续向非洲、亚洲、大洋洲等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60多年来累计向73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2.8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中国于2015年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在2022年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持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实施救灾、卫生、妇幼、难民、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习近平主席于2021年9月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国对外援助不只是解决受援国一时之困,更在于增进它们的内生发展动力,因而从一开始就有鲜明的发展属性。中国同亚非拉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利用本国先进的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等帮助受援国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提速铁路、公路、航空和工业化基建等相关设施建设,助力它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注重实效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特点。中国在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贴近受援国的实际情况和民生需求,充分发挥对外援助的杠杆作用,推动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通过优惠贷款和商业贷款帮助肯尼亚修建了蒙内铁路,大幅降低了东非内陆地区产品经蒙巴萨港出口的物流成本。

  为顺应时代发展和各国发展需要,中国对外援助正在与时俱进地创新。一是注重“硬援助”与“软援助”相结合,不仅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在医疗卫生、教育合作、科技合作、人力资源开发、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等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助推伙伴国的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二是抓住绿色化、数字化潮流,推动非洲国家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中国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优势,推进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

  彰显对外援助的道义和文化精神

  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真实亲诚”的对非外交理念,对发展中国家坚持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对外援助有力证明了自己永远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永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诚友好,是中国开展南南合作的出发点。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与广大亚非拉国家都曾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对来之不易的独立、主权、平等都格外珍惜。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在对外关系中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富压贫,由此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和信任。这是中国对外援助数额不大但是口碑甚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始终将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作为对外援助的基本指导原则。1964年2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明确承诺中国对外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自此,中国始终坚持援助国和受援国地位平等,始终捍卫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向世界宣布“五个不”,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义利之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千百年来始终强调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义利兼顾、取利有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在逐步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密切观照世界,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践行正确义利观,通过南南合作实现“全球南方”国家的互帮互助、互学互鉴,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国际关系伦理。

  创新对外援助的传播路径和方式

  在西方加大对华舆论抹黑时,我们要边做边说,能说会说。在全球化的今天,对外传播既要有国家队,也要有民间队、专家队,不仅要有政府、媒体的主动对外发声,也要鼓励企业、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共同参与对外传播的大合唱,通过各种媒介和对外交流渠道主动讲好中国对外传播的故事。特别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援外人员,更是行走的中国名片,能够通过具象化的方式把中国援外理念和实践传达到世界各地。

  在发展中国家,通路、通商,还要通心,增强应对西方舆论抹黑的民众基础。中国对外援助通过修路、架桥、打井、发电,实现当地通路、通水、通电、通网,这些通路工程也是通心工程,极大地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口碑和赞誉。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还通过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推进对外人文交流,通过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实现文明互鉴,进而实现与当地民众的心灵相通、情感共振。

  针对西方舆论抹黑要增信释疑,也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回击。中国曾多次发布有关中国对外援助、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白皮书,对于让外界了解中国援助理念和政策都有极大帮助。针对近年来美欧时常将中国的资金妖魔化、债务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有必要加强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和政策的阐释,发布由中国资金促进对象国成功发展的典型案例,化解外界的无端猜测和忧虑,主动回击那些故意造谣抹黑的言行。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