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顾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哲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独龙族,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在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帮助下,独龙族不仅实现了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还在保留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社会。从独龙族的变迁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也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希望。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五个共同”的理念深植于心、践之于行,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五个共同”的提法,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逻辑,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文化融合·智慧结晶
我国各民族在共同开拓疆域、缔造国家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地理上的统一,更在文化上实现了高度的认同与融合。
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自然观,以及唐诗宋词的韵味、元曲明清小说的风采,都是各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新疆为例,这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在这里,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库布兹等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各自民族的独特风貌,也深深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大家庭之中,成为连接各民族情感的桥梁与纽带。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也进一步强化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
2024年6月6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游客在骑马游玩。新华社记者 阿曼 摄
仁爱之心·携手共进
爱,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各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当我们深入观察各民族之间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行为准则,正是仁爱之心的生动写照。
云南的独龙族,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这个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民族,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然而,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帮助下,独龙族人民不仅逐步改善了生活条件,更是在保留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社会,展现了民族团结与进步的和谐画卷。
在教育领域,独龙族地区新建和改扩建了多所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引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许多独龙族孩子因此获得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的还走出大山,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修建的公路和桥梁让独龙族人民告别了长期以来的行路难问题,便捷的通信网络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外界信息,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上,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独龙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演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独龙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独龙族的传统习俗、歌舞、手工艺等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文面女莲字仙(左一)与村民在编制独龙毯。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独龙族的蜕变,以爱为桥梁,沟通思想,互通感情,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缩影,也是对我国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辉煌中国历史的生动诠释。
平等尊重·共生共荣
平等尊重,这一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理念,不仅是民族团结的坚固保障,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共存的基石。
从唐诗宋词的韵味无穷,到元曲明清小说的风采各异,再到各民族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华文化的每一个篇章都蕴含着各民族的独特风貌与深厚底蕴。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生动展现了平等尊重原则在文化领域的深远影响。
在西藏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上,藏族人民世代生活,他们不仅创造了独特的藏族文化,还在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中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元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唐卡画师桑杰卡在同仁市郭麻日村的家中绘制唐卡。新华社记者张宏祥 摄
藏戏的独特韵味、唐卡的精美绝伦以及藏药的神奇疗效,都是藏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贡献。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西藏在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做法,既是对藏族人民平等尊重的体现,也是对各民族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这一历史事实的深刻认识和高度尊重。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也证明了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各民族能够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文化和更加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个共同”之理念,既精炼地概括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又深情地寄望了民族团结事业光辉灿烂的未来愿景。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五个共同”的理念深植于心、践之于行,推动民族团结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