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于红波(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政府、市场和高校在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环节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位与效用,要推动相关主体共同赋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形成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强大合力,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要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产业、行业和企业等根据各自发展需求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经营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进一步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引育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打造产业与人才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更好发挥高校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培养、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高校、用人单位的联动互补、协同推进,着力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制定更具指导性引领性的国家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给予地方更多人才自主权,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各个方面大胆创新,鼓励各地区立足实际、突出重点,面向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动人才工作领域改革,制定配套措施,以政策突破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充分遵循教育规律、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深化高校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根据实际需要向用人单位充分授权,推动用人单位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使各方面青年科技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就要培植好人才成长沃土。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最大限度调动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条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青年科技人才既在思想上进行引领,又在业务上开展“传帮带”,做到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担纲领衔、脱颖而出的机会。优化科技人才梯队结构,锚定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目标,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前瞻性、梯度性人才布局,推动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促使青年科技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善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措施的支持作用,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拓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通道,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